分级基金又被称为“结构型基金”,即在某一个投资组合中,通过对资金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的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相信这个属于在理解起来有些让人头疼。下面就来为大家解答下分级基金投资技巧吧。
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基金产品分为两类或多类份额,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收益分配。分级基金各个子基金的净值与份额占比的乘积之和等于母基金的净值。
分级基金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股票分级基金和债券分级基金。股票分级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又可分为主动管理的和指数型的。债券分级基金,又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债券分级基金。一级债券基金不能在二级市场直接买入股票,但可以打新股,二级债券分级基金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入不多于20%的股票,因此一级债券分级基金风险低于二级债券分级基金。
股票分级基金一般分成三个份额,即母基银虚金份额,优先类份额,进取类份额。其中母基金份额和一般的股票基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可以按比例转换为优先类份额和进取份额。优先份额一般净值收益率是确定的,比如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3.5%。站在进取类份额投资者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向优先类份额借入资金,再去购买股票,支付的代价是要向优先类份额支付一定的利率。这里非常关键的地锋唤燃方有两点,其一是优先类份额的基准收益率,这代表了进取类份额借入资金的成本。如果基准收益率较高,则有利于优先份额的投资者,不利于进取份额的投资者。其二是优先份额与进取份额之间的比例,这代表了进取类份额向优先类份额的融资比例。
一般来说,优先份额比上进取份额的比例越低,越有利于进取份额,因为进取份额可以借入更多的资金。不过同时进取份额的风险也上升,因为此时杠杆倍数增加了。进取份额适合更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如同借入资金炒股,收益可能更高,但风险也上升了。
债券分级一般就分成两个份额,即优先类份额和进取类份链茄额。比如大成景丰基金,按照7∶3 的比例确认为A类份额和B类份额,A类份额约定目标收益率为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0.7%。A类份额是优先份额,B类份额是进取类份额。
公开和透明,是对冲基金最讨厌的事情。这与它所建立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以在位于维京群岛注册的对冲基金为例,他们可以使用任何合法的金融投资组合,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任意地点运行套利,而无需向任何国家或部门申报投资技巧和融资结构。
要想在这片风光旖旎的美丽小海岛上,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对冲基金经理人,却绝非易事。绝大多数时候,这里的注册 *** 只有空空的忙音,从不会有人将听筒拿起。这还不算不负责任的,有的对冲基金甚至将 *** 连接到海龟养殖场。
英国最大的对冲基金投资商HERMES BPK风控部门负责人万德布鲁克曾抱怨道:“我们把大把闭基滚的钱投到了对冲基金者的手里,但他们连五分钟的见面会都没开过,我们不知道他们怎样用钱的。”
金融危机使对冲基金经历了一场急速变革。十几年前,对冲基金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狭窄的圈子,大家做的几乎都是熟人之间的业务,信任程度很高,根本不需要签合同就把生意做了。有时,仅仅是上午握个手,下午就把数百万美元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之上。
但恰恰这种荒诞般的神秘,成为对冲基金最本质的赢利特点。
而随着中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多元化及国际化,让越来越多的境外对冲基金轿余注目中国。在这个国内对冲基金大力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国际资本经验丰富的海外对冲基金也盯上了中国这块蛋糕。不少海外对冲基金或在海外有过对冲基金管理和投资经历的人准备尝试或已进驻中国,寻求发展和合作机会。
海外对冲基金看重中国区的发展。其实无非是三大原因:一是渐渐国际化的人民币,逐步开放人民币资产的跨境流动,让中国部分的资产管理人或投资人供应大量走出去的机会的同时,也会给海外大量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客户供应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二是监管层和中国基金业对对冲基金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基金法正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使得对冲基金所参与的二级市场会有更多的流动性,让对冲基金能真正发展起来。三是中国财富的增值。银行高净值客户管理着17万亿元的资金,而公募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才200亿元,阳光私募也只有2500亿元,未来中国人的财富将会流向更有效和积极管理型的投资领域。
这些海外的对冲基金大佬其实早已布局内地;譬如被大家所悉知的,著名的对冲基金大鳄 索罗斯 光在香港及内陆就设有锋或3个办事处,以极其低调的姿态,从而达到其惯有的避开监管与分散媒体视线之手法。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证,这家管理着亚洲资产多达80亿至100亿美元(约624亿至780亿港元)的 “SFM HK Management Limited”,其注册仅为港币1元。可见该领域低调的重要性。尽管如此,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逐渐向国际放开怀抱,以下几家对冲大佬早已先行一步,抢滩内陆:
1、Bridgewater Associates
雷·达里奥(Ray Dalio)的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连续两年都登上了LCH英雄榜。这家基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约有1300亿美元的水平。除了管理资产庞大以外,桥水的独特之处是它的300家客户都是机构投资者。它们的平均投资额为2.5亿美元。在戴利奥和罗伯特·普林斯的共同领导下,桥水善于创造不同的利润流,鉴别贝塔源,市场驱动型回报,阿尔法,基于技能回报,然后把它们打包成与客户需求的兼容的战略。该公司通过债券和货币管理外包供应源阿尔法。但是当机构开始转向其他资产类别和关注额外利润源时,桥水也在调整战略。
达里奥在2012年初被业内评为对冲基金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公司旗下纯阿尔法基金(Pure Alpha Fund)在1975年至2011年为投资人净赚了358亿美元,超过了索罗斯量子基金自1973年创立以来的总回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曾评价说,达里奥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对经济的统计分析甚至比美联储的更靠谱。这家掌管着1300多亿美元资产的顶级对冲基金隐匿在康州Westport的树林里,与纽约华尔街的喧嚣保持远离。桥水联合基金已于2012年底在上海低调的成立了代表处。
2、Man Group
英仕曼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680亿美元,其业务框架主要由三大类别组成:AHL(管理期货基金CTA)、GLG(由30多个策略的基金组成的多策略基金)以及刚收购的FRM(对冲基金的基金),此外,英仕曼拥有一支有卓越投资专家组成的庞大团队,就投资管理以至客户服务的每个范畴,给予强劲的支持。
英仕曼锐意取得可观的长期表现,供应一系列广泛,灵活并屡获殊荣的投资方案定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独特需求。英仕曼中国区主席李亦非透露,集团希望在中国首先推进的是旗下的管理期货基金。据了解,AHL基金希望能通过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先进入中国,同时也想借助QFII、QDII等各种跨境方式,在中国寻找投资和合作的机会。
3、Paulson Co
保尔森公司管理着约为36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95%为机构投资者)。据《阿尔法》杂志统计,仅约翰·保尔森个人在2007年的收入就达到了37亿美元,一举登顶2007年度最挣钱基金经理榜,力压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时间,约翰·保尔森在华尔街名声大震,“对冲基金第一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等称号纷纷被冠在了他头上。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约翰·保尔森与保尔森基金持续的稳定盈利。直到2011年6月3日,保尔森所持有3740万股的嘉汉林业(Sino-forest)瞬间爆出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同时浑水调查公司给予嘉汉林业“强烈卖出”的评级,同时给出的估值不到1美元(当时股价为18加币)。导致嘉汉林业公司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近33亿美元,而保尔森基金面临了4.68亿美元的亏损。
距离该事件发生已经近两年,约翰·保尔森这位曾经的“沽神”似乎逐渐淡出了华尔街。是归于平淡,还是在酝酿又一场巨额交易,我们不得而知。据悉保尔森基金已在北京金融街及上海陆家嘴分别设立了代表处。
4、Lone Pine Capital
孤松资本始建于1997年,由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创建,总部设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在伦敦,香港,北京,纽约均设有办事处。隆派恩资本是一家私人拥有的对冲基金,在世界各地的公共股权市场运行投资。从最初的800万美元开始,直到该基金成为了打理自有资金的“超级基金”,为约56亿美元的投资者和自有资金估计为150亿美元的曼德尔先生服务。
孤松资本是一个典型的长/短仓股票对冲基金,采用基本面分析与自下而上的选股 *** 来制定其投资组合。不过,曼德尔先生的敏锐性和奇异的态度对基本面的分析。让塞斯·卡拉曼(Seth Klarman)曾形容他为“梦幻分析师”。大多数人相信,曼德尔先生的成功可以归咎于他的“自下而上”的投资。他的重点放在企业的基本面问题上。曼德尔先生认为,破译业务运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了解其做法,运营和未来的增长。这是重点,这影响到最后的选股和决定是否或长或短。不像大多数的对冲基金管理人,曼德尔先生巧妙地依靠他强烈的判断和快速决策的位置和移动。孤松资本在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斯伦贝谢公司的增持是证明曼德尔先生灵巧之至最好的例子。
5、DE Shaw
德劭基金由数学家大卫·肖成立于1982年。DE Shaw大部分投资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旨在找出隐藏的市场趋势或定价异常。不过该基金也进入到私人股本领域和自下而上的价值驱动型投资领域。DE Shaw进军中国内地的举措,会让人将之与其2006年和2007年在印度的扩张运行比较。该公司在印度看到了巨大的招聘和投资机遇。
就员工数量而言,DE Shaw令一些更灵活的竞争对手相形见绌。该公司大约有1700名员工——其中估计有100名拥有博士学位。只有英国曼集团(Man Group)的员工数量超过了DE Shaw。
过去两年,不愿抛头露面的DE Shaw在其主要战略方面表现稳妥。该公司的旗舰基金Oculus回报率为8.7%。Oculus按照该公司的一系列定性及定量战略运行投资。一位投资者表示,该公司旗下的另一支基金DE Shaw Composite实现了21.1%的回报率。位为处于上海陆家嘴的办事处拥有一支私募股权投资分析师团队。拓展该集团在亚洲地区的业务,并标志着首次进入中国内地。该办事处将重点关注中国的收购机会。
6、Hoyder Asia
汇德亚洲(Hoyder Asia)是汇德投资集团于2001年成立的面向亚太地区的全资附属公司。汇德亚洲于投资全球外汇,商品期货以及股票方面,乃亚太地区最优秀的资产管理服务商之一. 其凭借对新兴市场的专业认识及丰富经验, 于十年内迅速增长.汇德亚洲透过旗下的汇德品牌基金与信托为客户供应不同层面的投资服务及产品,凭借其专业及奉行多年的环球对冲与价值投资等 *** ,於国际资产管理巿场已建立优良的声誉。据悉, 位于中国上海的汇德亚洲办事处, 在2013年初早已悄悄布局内陆,公司高层也放言会从运营决策上更重视大中华市场。
7、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成立于纽约,总部在新加坡,在上海、北京均设有办事处,与耶鲁大学基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司创始人为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磊。大多数人之所以从未听说过这家基金,是因为其创始人张磊住在北京。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高瓴资本并非一家中国本土基金——它的投资者在海外,他们向张磊投资的是美元,而非人民币。但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在西方接受完教育和培训后,回到中国运营另类投资基金,张磊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经理人将办事处设在北京,从而拥有信息和人脉方面的优势。自2005年利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Yale Endowment)供应的3000万美元创立高瓴资本以来,张磊和高瓴资本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张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People’s University),随后赴耶鲁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深造,在那里认识了耶鲁投资基金的负责人大卫·史文森(David Swensen)。高瓴资本拥有其他人只能羡慕的业绩——自创立以来,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52%,即便在2008年出现了37%的跌幅。黑石集团(Blackstone)对冲基金投资业务负责人汤姆·希尔(Tom Hill)将张磊誉为中国的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曼德尔是孤松资本(Lone Pine)创始人,对冲基金领域最受人尊敬和低调的人士之一。高瓴资本拥有许多基金缺乏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地投资于公开市场和私人市场,向年轻的公司供应成长所需的资本,并在这些公司上市前购入其大量的股份。例如中国知名社区篱笆网,京东商城以及远东国际租赁等公司。
8、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文艺复兴科技成立于1988年,其创始人为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他是世界级的数学家,担任着美国数学协会的主席(Math for America);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在全球投资业内,他的名气并不亚于索罗斯,更是被认为是保尔森、达利欧这些业内领军者的前辈。“量化基金之王”是这位国际投资行业领袖最显贵的称呼,虽然,他本人并不在意。虽然2010年,这位74岁的老人已经从他价值2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公司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退休,但是他一直在公司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享有收益。2011年,这家公司管理的基金获得了高达33%的净收益回报率。2012年前11个月,表现亦同样不俗。历史业绩更能说明他的辉煌。1989年到2009年间,他操盘的大奖章基金平均年回报率达35%,较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均回报率高20多个百分点,比“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旗舰基金也高出10余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回报率数据已经扣除了资产管理费和投资收益分成等费用,而大奖章基金对此类费用的收取比例几乎是同行的两倍——分别是5%和44%。
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在仅有的几次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他透露称:“我们随时都在卖出和买入,依靠活跃挣钱。”他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获利瞬间,而绝不以“市场终将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事实上,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雇佣了由数学博士,物理博士及自然科学博士组成的超过150人的投资团队。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做出交易决策。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及旗下多家关联子公司于2013年1月分别在北京,上海成立了代表处。
9、Chilton Investment
奇尔顿公司由理查德·L·奇尔顿(Richard L. Chilton)先生于1992年成立。管理着超过65亿美元的资产。其核心的运作手法是通过价值导向的基础研究和纪律严明的投资组合来运行管理。奇尔顿先巩固了长期投资的理念,其纪律严格的文化是一个标志。 多元化股票策略包括了美国,欧洲及亚洲为整体的全球性市场。 奇尔顿的全球策略中的每个基金管理人都有自己的投资指引和风险参数。然而,在每一个战略中,通过研究各种市场周期来为投资人供应稳定可观的回报。
而奇尔顿公司正计划采取一项不同寻常的举措,奇尔顿公司在中国北京及成都分别成立了代表处,这是该公司在中国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其实,以上这些笔者了解到进入国内的海外对冲基金,只是全球对冲基金大军的冰山一角;中国这只美味十足的大蛋糕,相信吸引到更多的大鳄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投资界的大佬,这一次巴菲特成为了受害者。根据美国加州当地法院的一个判决来看的话,巴菲特此前投资了美国太阳能公司,但是这个公司最近却因为涉嫌经济欺诈被判除了30年的经济。而在这一次的判决当中,其中涉及的基金公司就有三十多家。而巴菲特的公司很明显就在其中,并且投资的资金非常多,足足有22亿。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巴菲特为什么会上当受骗。
第一,进行了虚假的宣传。说句实枯睁在话,在当时美国太阳能公司的确富有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孙袭所以在当时他们就找到了很多的投资人,表示将可以通过利用他们这相机因素。然后见到一个新型的太阳能发电基础,这个发电机组的转化效率还是非常高的,因此公司通过这样的营销在当时就已经拉拢了很多的基金和个人投资者。但实际他们的表演效果都是伪造出来的,并不能够真正的落地实行。
第二,骗局最终败露出来。我们都知道现在新能源整个行业是非常火的的,这个吸引了很多的投资者,但是正因为大量的资金涌入到新能源行业当中,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办法拿出成绩的话,自然会被发现的,所以在当时公司的很多产品一直没有办法推出来,就引起了投资人的猜测,因此就将公司告上了法庭,结果发现对方竟然是一个诈骗犯。
第三,如何看待巴菲特被骗?首先我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八岁的病不可能操纵自己公司内部的每一笔交易,这个交则败兄易实际并不是由她来签订的,只不过是由他的基金公司出面进行签订,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投资,毕竟22亿人民币的损失,对于巴菲特的基金组织来说,并不算是太大的尝试。
洛克菲勒财团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创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淮(原译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仅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告卜闹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 *** 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 *** 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袜罩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
洛克菲勒财团 帝国大厦
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资财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他财团又无不以摩根财团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因而其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曾一度为洛克菲弊清勒财团所超过。为挽回颓势,它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础,扩展实力。在工业方面,积极开拓新兴技术工业,60年代以来,在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机和微型胶卷等工艺部门中,已跃居首位。财团所属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世界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大的企业。财团原来基础较好的电器设备、电力设备和原子能设备等工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军火工业方面,摩根财团控制的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名列美国国防部最大军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的信托资产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其他财团,加以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工业的兴起,又使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摩根财团不论在控制的企业数目和拥有的资产方面,又都凌驾于洛克菲勒财团之上。
摩根财团在金融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国银行之一,在国内有10个子公司和许多分支行,还有1000多个通信银行。在国外约20个大城市设有支行或代表处,在近40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中拥有股权。其经营特点是大量买卖股票和经营巨额信托资产。它控制着外国37个商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股权。此外,还有制造商汉诺威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以及西北银行公司、谨慎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纽约人寿保障公司等。在工矿企业方面主要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国际 *** 电报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等;在公用事业方面则有美国 *** 电报公司和南方公司。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第一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弹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的财团之一。
第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50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用现名。以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于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是由第一花旗银行同与军火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所构成。它所控制的从事军火生产的波音公司和联合飞机公司,除生产大型民航客机外,历来都是美国主要的军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喷气式轰炸机、民兵Ⅲ洲际导弹、阿波罗计划以及制造火箭和宇宙空间发射器等军用产品,每年从军事订货中获得惊人的高额利润。财团所属其他企业还有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施乐公司、明尼苏达采矿与制造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摩根财团和杜邦财团共同控制)以及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国民现金出纳机公司。在商业方面则有彭尼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和珠宝商店(与芝加哥财团共同控制)。上述企业都在国内外居于垄断地位。
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组成的依靠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起家的财团。创始人为法国移民E.I.杜邦·德内穆尔。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到美国,1802年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创办杜邦公司,经营火药生意;经过杜邦家族5代人的经营,终于使杜邦公司变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杜邦财团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财团的资产总额增达26.3亿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邦财团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战后又参加 *** 的制造,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十大财团中跃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杜邦财团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财团的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杜邦财团的银行资本较其他财团薄弱,缺少一个资金雄厚的金融机构作为核心,长期来,其金融业务不得不依附于摩根财团和其他财团提供资金。杜邦财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财团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组成,其资本多半是家族的财富。所有重要职务都为家族的成员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才相继由外界“能人”担任。
杜邦家族是美国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的财富家族。这个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长盛不衰,世所罕见。20世纪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财富1500亿美元,出了250个大富豪,50个超级富豪。其家族创始人是伊雷内.杜邦,靠制造火药发财,后来因一次火药大爆炸,家族财富荡然无存。20世纪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头”。他们再次创业,将家族带入史无前例的鼎盛时期。这个家族视家族财富为第二生命,权力传代非常独特。在第三代中,家族内部至少有10对堂表亲之间的婚配,成为美国近亲联姻最多的大家族。
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也是美国最老的垄断财团之一。它是由19世纪经营奴隶贸易而致富的波士顿地区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兴的肯尼迪家族联合组成的。当时,这几个家族把从海外殖民掠夺中积累起来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和投资公司,并依靠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经营纺织、制革、制鞋、服装、食品以及化工等轻纺工业。由于轻纺工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初,波士顿这几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为核心,形成了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创立于1859年。1903年与马萨诸塞银行合并后,仍称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它是美国最早的一家跨国银行。除银行外,波土顿财团还拥有4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以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为最大。
波士顿财团在工矿企业方面的实力不及东部大财团。它所控制的工业原来主要是轻纺工业,从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发展新兴技术工业,从轻纺工业转向电子、光学、空间、导弹等方面发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战后兼并了许多中小公司,实力壮大,经营方向也由轻纺工业转向宇航工业和电子工业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样化公司。它既制造航空和宇航产品、各种电子部件、飞机部件,又经营钟表发条、家具和家禽等行业。它的一家于公司贝尔宜升飞机公司,是一家军火出口商,为五角大楼和外国制造直升飞机。波士顿财团在发展新兴技术工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力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波士顿地区尖端工业的发展。其所属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锡昂公司和波拉罗伊德公司等,由于新兴技术工业的刺激,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顿财团曾联合洛克菲勒财团支持J.F.肯尼迪担任总统。肯尼迪入主白宫,替波土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引起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给波士顿财团一大打击,使它在同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不断下降。
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梅隆家族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创始人T.梅隆于1869年创办托马斯.梅隆父子银行,发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国民银行是梅隆财团赖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为起点,逐步与工业资本融合,财团逐步形成。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长期来,梅隆财团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匹兹堡地区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梅隆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资格最老的是美国铝公司。它的前身是匹兹堡冶炼公司,1890年就为梅隆父子银行所控制。1910年以来,美国铝公司一直垄断着美国铝的生产,是梅隆财团的工业支柱之一。另一个重要工业支柱是海湾石油公司。它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80年代以来扩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美国化学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财团在钢铁工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拥有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国民钢铁公司(与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惠灵—匹兹堡钢铁公司、阿勒格尼—勒德卢姆工业公司等4家大钢铁公司。此外,财团还拥有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与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末受任何财团渗透,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导弹以及火箭,长期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获利甚巨。
克利夫兰财团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兰得名。
19世纪后半叶,克利夫兰地区的几家相互密切联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等家族,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创办钢铁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后,又投资于银行业,并向橡胶工业和铁路运输方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团的条件,1935年拥有资产14亿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5年资产增达157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60年代,由于财团所处的地区限制,实力衰退。
克利夫兰财团的经济实力以钢铁、橡胶、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在美国基本工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钢铁工业是该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10家钢铁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实力有限,筹措资金只得仰赖东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芝加哥财团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财团。20世纪初期,由当地的富豪家族麦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兴的克朗家族组成,以芝加哥地区为活动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牧业,很早就成为美国重要的粮食区和牲畜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工业随之发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富豪家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垄断财团。1935年拥有资产43亿美元,在当时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四位。
芝加哥财团的金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5家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银行公司、北方信托公司以及美国银行公司。此外,还有两家保险公司:西纳(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险公司。近年来,芝加哥财团受到华尔街大财团的排挤,金融实力远不如前。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受到摩根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为洛克菲勒财团所控制,芝加哥财团实际上已从属于这两个大财团。
芝加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以农业地区为对象的商业。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类加工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埃斯马克公司和联合食品公司。在农业机械方面,它拥有国际收割机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两家财团共同控制)以及迪尔公司。这3家农业机械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拖拉机销售市场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芝加哥财团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扩展引人注目,它在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拥有大量投资,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结合。
芝加哥财团在商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西尔斯—娄巴克公司、联合百货公司、珠宝商店和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等巨大的商业零售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创立于1866年,20世纪初经营邮购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零售商店和供应点遍及美国各地,1982年公司资产增366亿美元,全年销售额300亿美元,在美国的百货公司中居于首位。
加利福尼亚财团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倔起的新兴大财团,包括美洲银行集团、旧金山集团及格杉矶集团。这三个集团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军火工业的迅速发展而获得急剧增长,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形成以美洲银行为金融中心的大财团。1974年拥有资产1671亿美元,在美国十大财团中居第三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与南部财团组成一股新兴的军火工业集团势力,成为与东北部老财团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资本极为雄厚,拥有的主要商业银行有美洲银行、西方银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旧金山地区的韦尔斯·法戈公司和克罗克国民公司等。
美洲银行是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核心,其前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A.P.基安尼尼于20世纪初所创办的意大利银行。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至20年代就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0年代初,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改名为美洲银行(全称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超过了当时纽约的大通国民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只是美洲银行的最大表决权已为摩根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控制,加利福尼亚财团在美洲银行的势力远不如前。
加利福尼亚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公司以军火生产为主。例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利顿工业公司以及诺斯罗普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前十名的军火商和军火出口商。战后,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军火订单中,长期居于首位。但是这些生产军火的公司的控制权,逐渐落入东部大财团的手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得克萨斯财团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得克萨斯州倔起的一个新财团,主要是依靠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以K.W.麦基逊、S.理查逊、H.L.亨特、J.柏朗、J.A.埃尔金斯等创立的家族为代表。
得克萨斯财团的银行资本比较薄弱,虽拥有4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但没有形成强大的金融中心。4家银行是: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和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得克萨斯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以休斯顿的坦尼科公司为最大。它本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现已发展成多种经营的综合公司,该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在军火工业方面,得克萨斯财团控制了两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译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创办人J.J.林,善于兼并,在1960年兼并特姆科飞机制造公司,后又于1961年兼并沃特公司(制造飞机和导弹)。80年代以来进行多样化经营,但仍以制造军火为主,获利甚厚,发展迅速。另一家为休斯飞机公司,创办于1933年,经营业务本限于设计和实验性制造,1942年才开始商业性生产,制造飞船、侦察摄影机以及各种飞机零件。80年代上半期,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电器部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该公司生意兴隆,营业额大增。此外,得克萨斯财团还拥有一些生产尖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以及华尔街的著名投行:高盛等,另外还有: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等等
总部位于纽约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雷·达利欧 (Ray Dalio) ,管理着超过 1600 亿美元的全球投资。对冲基金和静心冥想似乎是相反的两个领域。但对Ray Dalio 来说不是。
“ 冥想是我取得任何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Ray Dalio多年来一直练习冥想,44年中每天他都会在早晚分别进行20分钟的冥想练习。如今68岁的达利欧在脸书上写道:“冥想,这是我能推荐给任何人最好的礼物。”他已将冥想推广给桥水基金的700名员工,并热衷于推荐给更多的人。
受到偶像披头士乐队1968年在印度冥想的影响,达利欧开始接触冥想,这让他能够更清晰、更有创意地思考,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甚至面对混乱达利欧也能冷静地行动,冥想帮助他一次次做出正确的决定。
01
反思,才是你的进步所在
达里奥很早就展示出他的金融天赋。据CNBC报道,他在12岁时用自己在纽约皇后区做高尔夫球童赚取的钱,以不到5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他人生的第一支股票。
很快,这笔对东北航空公司的300美元投资变成了900美元,这使他轻松获利 600 美元。
“我很幸运,当时这家公司即将破产,但因为其他公司收购了它并使翻股价了三倍,我认为这个 游戏 很简单,所以迷上了这个 游戏 ,”达里奥在《商业》的一集中这样说到。
商业上的成功来的很早,挫折来的也很突然。
在20多岁,从哈佛获得 MBA 学位后不久,达里奥就在他纽约的公寓里创办了桥水基金。七年过去了,在一次失败的投资之后,他几乎失去了一切。“我破产了,我只能从父亲那里借了4,000 美元来帮助支付家庭账单,”达里奥说。
当时达里奥确信股市和经济即将下滑(由于墨西哥债务违约),但他这次判断错了,美国经济和市场飙升。几周后,美联谨模储降息,进一步推高市场热度,导致达里奥失去一切。
“由于犯错,我为我的失误赔了钱,我为我的客户赔了钱,我不得不让公司里的每个人都离开,”他说。虽然他将那段时间描述为“非常痛苦”,但他也说这段经历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最好的事情”,因为迫使他改变了心态。
“我学会了冥想,”达里奥在另一次采访中说。受到披头士在印度修习冥想的启发,他用冥想的方式来反省自己的错误,理清思路,以便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定。“ 当痛苦过去时,不要只是向前走,反思,因为这才是你的进步所在。”
02
“你里面有两个你”
达里奥说,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你里面有两个你”:有来自潜意识的“情绪化的你”,在某些情况下它判销会产生压力和情绪,可以完全控制你,然后是“有思想的你”。
“两者各有千秋,可如果你能冷静下来,平衡两种自我一起解决这些事情,更让你更好地思考,” 他这样建议。
达里奥说冥想练习帮助他平衡了他的侵略性, 并将他的心态从认为他总是对的,转变为问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我清楚地看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 *** 是寻找其他与我有着相同使命、看法与我不同的人,”达里奥在他的书中写道。这种 *** 帮助了他和他的同事,也使他的公司受益。
03
44年冥想体验
达里奥在访谈节目中这样谈到自己冥想的体验:“冥想只是一个简单的练习:首先清理你的头脑,让一切都平静下来,消除了压力、消除了情绪。我已经冥想44年了,每天两次,每次至少20分钟,这祥冲缓是一项伟大的投资,也是对我成功影响最大的因素。”
“冥想让我沉着冷静并且充满创造力,因为它打开了前额皮质和杏仁核,让人更有自主性、创造力和开放性,这不仅对 健康 有好处(因为压力是一件可怕的事),冥想会让你很清晰,而且不会被情绪劫持,对创造力也很有帮助”
“我喜欢以海洋为例。海面波涛汹涌,海洋深处自然寂静。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有一些内在的平静或内在的平衡。但是你在哪里找到它?”
“在冥想中,你会掌握一些技巧,然后可以使用它来达到那种平静、安定、平衡。效果立竿见影。”
参考资料
Billionaire Ray Dalio on why meditation is good for business, and why he's got 'some Bitcoin',2021
Hedge fund billionaire Ray Dalio: Meditation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my success,CNBC,2018
How billionaire Ray Dalio used ‘mantra’ meditation to come back from financial ruin,CNBC,2019
专访许达来:雷军系的操盘手
许达来在股权投资及金融领域拥有超过16年的经验,曾在C.V. Starr、新加坡 *** 直接投资公司(GIC)、美国国际集团(AIG)及德意志银行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担任管理职位。 投资过多个行业的初创期至成熟期企业,包括小米科技、丁香园、一起作业、加一联创、金山软件等。
最喜欢和最排斥的拿段创业者
新闻观止:外界关于你的个人信息比较少,能不能简单做下自我介绍?
许达来:我本科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专注自动化研究。硕士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的是工业管理。
2000年开始做投资,一开始在新加坡投资东南亚的项目。2003年来到中国,投资TMT、制造业、消费、零售和物流等领域。2005年底加入金山软件,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在那认识了雷总。我最大的兴趣是工作、读书。喜欢一切新鲜玩意。我太太是四川人,所以我很喜欢吃川菜。
新闻观止:是怎么想到跟雷军一起创办顺为资本的?
许达来:我跟雷总相识多年,彼此信任,有很多共识。2011年的是很,我们一起喝茶聊天。当时雷总刚创办小米,也做了一些天使投资。但他还想做一个VC,参与到企业的A、B轮等风险融资环节。他创业20多年,我有20多年基金管理的经验。所以我们一起创办顺为是很自然的事。我们的优势都跟互联网相关,所以一开始就定位在专注投资互联网。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做规划要让顺为跟小米一起投资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直到2014年初开始,小米高速成长,小米开始需要建设自己的生态链,就跟苹果的生态链下面有富士康等公司一样,小米也想跟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成长。所以顺为的投资目光开始关注到小米生态链上的公司。到今天为止,我们总共投资了超过60家公司。跟小米有关的大概有一半。
新闻观止:为什么叫顺为?
许达来:是顺势而为的意思。当时也想过其他名字,比如带“米”字的名字想了一大堆。还想过叫“老鹰”氏敏逗。后来还是觉得顺为好。我和雷总都觉得,VC就是投资大趋势和团队。如果方向不对,干得会非常累。
新闻观止:跟其他VC相比你们有何不同?
许达来:我们跟其他VC没有本质的不同。我们也是从国外的投资人和机构那募集美元,建立美元基金来投资国内企业。
新闻观止:你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
许达来:我个人倾向于投资三十出头的创业者,其实也就是85后。我觉得90后创业者跟85后相比,还是欠缺一些工作经验、人脉和资源的积累。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90后创业者,有很好的创新视角并能够脚踏实地的做事。这样的90后顺为也会投资。
新闻观止:你不看好什么样的创业者?
许达来:前段时间我见了一个个初创的创业公司,这个公司的CEO是老外,公司在高大上的写字楼办公,办公室还冷冷清清的。我不喜欢这样的公司。我觉得创业者还是要对中国商业环境、文化等有深入了解,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可能一个老外担任CEO的项目也能成功,但我觉得前提是这个公司的目标市场是国外市场。另外就是初创公司我觉得就是试错阶段,这个阶段的成本是很低的,钱应该花在产品和运营上,没有必要在繁华地段办公。
市场上的好项目不差钱
新闻观止:雷总本人在顺为投入的精力很多吗?
许达来:雷总在这边非常用心,所有我们同事们在推进的项目他都会亲自看,我们所组织的活动,包括被投资公司CEO们的聚会以及顺为内部的聚会,雷总也基本都参加。雷总主要参与的是所有的投资决策和顺为人才招聘。基金的日常运营则是我们团队来做。
新闻观止:现在的创投市歼卖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
许达来:目前还是卖方市场,创业者占据市场主导。原因很简单,现在好公司和质量好的项目的数量都在增加,市场上的钱也很多,好项目不怕融不到钱。
新闻观止:你们怎么考虑投资的项目什么时候是最好的退出时机?
许达来:我们主要还是希望我们投资的'公司能在国外上市。在上市之前,如果有合适的被并购机会,创始人也愿意被并购,我们会支持。目前我们已经投资的项目,比如欢聚时代(YY)已经上市,这个项目我们全退出了。还有时候我们也会在一些项目中,卖掉一些老股份给新来的投资者,收回投资成本。
新闻观止:你们会投国外的项目吗?
许达来:目前我们只投了一家美国公司。短期内我们不会走出国门,除非正好发现了某个项目,我们也正好能帮上什么忙,我们才会考虑投资。总体上说未来三五年我们的投资主要是在国内。
新闻观止:你们人民币基金的投资领域跟美元基金一样吗?
许达来:基本上都一样。但互联网的项目会相对少一些,侧重在其他高科技领域。比如先进的智能零部件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
愿意投资从媒体转型创业的记者
新闻观止: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人才加入顺为?
许达来:我们欢迎勤奋、高智商、高情商、学理科的年轻人。顺为目前非常关注85后甚至90后的创业者,专门吸纳了几位非常生猛的85后加入我们投资团队。
新闻观止:你们招人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许达来:聪明肯定是必须的。我坚信,干投资的一定要是这个行业里的聪明人。另外就是情商要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设计能力。最后就是要足够的勤奋。具体考量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看他的履历,有的时候看他投资过的项目。
新闻观止:你们目前从哪去找人?
许达来:目前我们招人的渠道还是产业界和投资界。
新闻观止:现在很多投资机构都从媒体招人去做投资,比如经纬创投。你们有类似的打算吗?
许达来:一些投资机构确实从媒体找了一些人,我们也注意到了经纬的这种做法。我们了解到经纬主要是有一个从媒体出身的投资人,他投资了陌陌,陌陌成功在美国上市。我觉得干投资这件事,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很难说金融背景的人更合适还是媒体背景的人更靠谱。但总体上来看,媒体人转型做投资还是少数。在美国硅谷,绝大部分转型成功的投资人是创业者,以及纯投资背景出身的人。
新闻观止:现在很多媒体人创业,你会投资他们吗?
许达来:媒体人创业我们也投资了一些。雷总本人也成功了投资了一个记者出身的创业者,即YY的创始人李学凌。
新闻观止:对于新媒体的投资价值你们怎么看?
许达来:现在新媒体发展迅猛,除了各大门户外,目前最大的新媒体就是今日头条。新媒体这块我们投资了一点资讯,大概投资了100万美元左右。当时我们投它的是很,它还很小。但我们看好一点资讯的创始团队。之所以投一点资讯,还有一个原因是它的团队里有一个雷总的熟人。投熟人是雷总的一个投资原则。总之,我们对于移动资讯客户端有很高的投资兴趣。
最难忘的经历和印象最深的项目
新闻观止:顺为这几年发展过程中,让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许达来:最难忘的是2011年底,我们刚募集了两亿美元资金,这之后的一年半,我基本晚上睡不着觉,因为要对投资人负责。投资人很信任我们。我和雷总只用了六个月就完成了第一期基金的募集。我们的投资者大都是国际知名 *** 基金、大学基金和家族基金。当时公司只有我和雷总两个人,连办公室也没有,两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很长时间睡不好觉。
新闻观止:顺为投资的项目里,哪个最让你印象深刻?
许达来:我们投资的一起作业这个公司让我印象很深。当时我们有个实习生去研究了在线教育领域,然后我就让他给我讲了讲国内的在线教育现状,让他帮我筛选了一些他认为的这个领域最好的公司。其中他推荐的一家就是一起作业。然后我通过一个朋友联系上了这个公司的CEO刘畅。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聊了两个多小时,前面一个半小时我对投资他们的兴趣一路攀升,但聊到最后刘畅给我介绍他们公司的历史和股权结构时,我信心大减。因为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公司的股权结构很复杂,我认为刘畅是个好的CEO,创业方向也很好,但股权太复杂,投资人要进去,要下很大决心。所以第一次聊完后,我的投资兴趣很冷淡。但后来又聊了两三次,我对刘畅的了解逐渐增多。我越来越欣赏刘畅。他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在新东方呆过10多年,曾经是新东方最年轻的校长,只身一人把新东方长春学校从零做到每年过亿元的收入。我也从新东方的几个元老,比如王强和徐小平那了解了下刘畅的口碑,他们对刘畅的评价都很高。
后来我们又安排雷总跟刘畅见面,雷总聊完后在我们内部问了一个问题:刘畅似乎没有缺点,这不太可能,但他真的太完美了。
最后我选择投资一起作业,跟刘畅一起解决复杂的股权问题。我对刘畅的评价是综合素质A甚至是A+的创业者。
新闻观止:目前你们投资的项目里有失败的案例吗?
许达来:有两个投资项目失败了,一是乐淘,二是太美,都是做电商的。当时之所以投他们,是因为2011年的时候电商很热,但也就从2011年开始,天猫迅速崛起,对其他B2C电商来说造成巨大冲击。我们当时对电商的投资逻辑是线下品牌不懂电商,不会去做电商,但没想到天猫的做大,让线下品牌很快找到了一个电商平台。当然,这两个项目的失败,跟两家公司各自的内部问题也有关系。现在我们对投资电商比较谨慎,尤其是纯电商的项目。但好的电商项目我们还是会投资。
;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