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股票今日股价涨,Master Plan 3:特斯拉的流浪地球计划

2023-03-17 23:44:11 基金 tuiaxc

疯狂投资日,特斯拉又「杀疯了」?

3月2日,特斯拉2023年投资者日在得州超级工厂举行。

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获取特斯拉战略和未来布局信息的重要窗口。

任何蛛丝马迹,都影响着华尔街金融面板上的数字跳动。

此次,整整3个小时的发布会,马斯克拿什么挑动投资人的敏感神经?特斯拉的未来行至何方?

备受期待的「Model Q」缺席了这一重要场合。

两年前,马斯克曾表示,他希望推出一款售价2.5万美元的特斯拉,让数以百万计的驾驶者能买得起这款车。

这辆或将下探至15万人民币的入门车型,一经推出,无疑将成为特斯拉横扫新能源市场的利器。

虽「低价车型」未出,但特斯拉成本的「大砍刀」再度挥下。

生产制造环节,特斯拉表示,下一代汽车可以由更多人同时组装,组装成本降低50%,并将***采用公司自己设计的控制器,该车辆的工厂占地面积将减少50%。作为参考,到2022年,Model 3每辆车的成本已降低30%。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朱晓彤表示,特斯拉产量达到了400万辆的里程碑,第一个100万辆用了12年时间,而第四个100万辆则用了7个月,特斯拉目标是每45秒生产一辆车。

组装工艺方面,特斯拉整车进行了升级,其将从Model Y开始减少零件数,实现一体化压铸,其中电池就是底板,座椅直接装在上面。

材料方面,特斯拉下一代平台将减少75%的碳化硅,下一代驱动单元的单位成本将降低1000美元,另外,下一代永磁电机将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它们将在紧凑高效的工厂里进行建造。

就连超充站,特斯拉也筹措了「降本大计」。

特斯拉充电负责人Rebecca Tinucci表示,特斯拉使用“Trip Planner”帮助车主实现更快、更便宜的电动汽车充电;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硬件和安装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至70%;特斯拉第四代超充桩将率先在欧洲安装,特点是拥有更长的充电线,方便用户使用。

总之一句话,只要你能想到的「抠成本」细节,特斯拉都有所布局。「低价车型」的推出已经具备了一切现实基础。

当然,虽然主菜没上,但特斯拉还是贴心的为投资人准备了一些「小甜点」。

比如,造型酷炫的特斯拉的Cybertruck卡车确认将于今年内问世,未来还将转向48伏电力系统。

而按照官方发布的新车规划图来看,除了Cybertruck之外,不出意外还有Robotaxi

,以及一款新车型(上图中与Cybertruck并列),或将是此前有消息流出的厢式车Robovan。

既然是投资日,拉热钱就不能只纯靠产品。

接下来,掌声有请马斯克的「画饼」环节——「特斯拉宏图计划3」。

先简单回顾一下特斯拉宏图计划1和2。

简单来说,该计划的第一篇章(2006年)是特斯拉的品牌成立阶段,先造跑车。树立品牌高端形象,再进入大众市场,造主流车型;第二篇章(2016年),业务范围扩大,不仅提到电动汽车,还有太阳能屋顶、自动驾驶等设想。

到了2023年,可持续能源是「特斯拉宏图计划3」的核心主题。

在特斯拉看来,在当今的全球能源经济中,超八成采用了「既肮脏又浪费」的化石能源。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特斯拉的蓝图是建造一个「由太阳能供电、靠电池运行并且以电动汽车为交通工具的世界」。

特斯拉计划,电池储能240TWH、可再生电力30 TWH、制造领域投资10万亿美元、能源要求为燃料经济的一半、占地面积低于0.2%、占2022年全球GDP的10%、无法克服的资源挑战为零。

有意思的是,这份明确到小数点后面的业务KPI,却没有看到Deadline。

马斯克提出,希望特斯拉的投资者不止是持有特斯拉的股票,也是地球的投资者。

「有一条通向可持续能源地球的明确道路。它不需要破坏自然栖息地。它不需要我们朴素,不需要我们停止用电,不需要我们在寒冷中。」

但不管怎么说,马斯克这犹如诵经般的演讲,格局是先打开了。

以上,基本是此次特斯拉投资日的主要内容了。

其他还有一些较为零散的信息,比如:特斯拉展示了关于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视频,视频中,这款人工智能修复了一代众多bug,不仅能行走,还能操作机器;

比如,美国德州CorpusChristi锂矿冶炼厂已经破土动工,计划12个月内投产。另外,特斯拉公布全球员工数达12.9万人,其中60%在美国。

再比如,特斯拉官方宣布下一家超级工厂落户墨西哥蒙特雷。

但不知道是不是「饼」吃多了,资本市场并非一片乐观。

截至美东时间3月1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收跌1.43%至202.77美元,总市值为6416亿美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Master Plan 3:特斯拉的流浪地球计划

菲律宾国土面积为 29.97 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0.2%。

据特斯拉计算,如果将这一面积的土地全部用于可再生能源建设,在上面投资 10 万亿美金铺上 30 亿千瓦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再佐以 240 亿千瓦时的电池储能削峰填谷,其产生的能源就足以支撑全世界的运转,从而让我们生存的星球实现能源层的「自我造血」。

「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是特斯拉长期以来未曾改变的愿景,也是特斯拉 2023 投资者大会最大主题。

特斯拉想拯救地球,然而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问题十分直接——你会因此购买特斯拉的产品吗?

对我而言,答案是 NO。

特斯拉和拼多多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很擅长「砍一刀」。

2022 年特斯拉全年单车毛利率为 28.5%,国内新造车阵营中理想和蔚来这项数据分别为 19.1% 和 10.4%。另一组更有对比效果的数据是保时捷在 2022H1 的单车毛利率为 26.4%。

结论很直观:特斯拉卖车很赚钱。

再看一组数据:保时捷的平均单车价格为 11.69 万美元,特斯拉是 5.44 万美元。补充结论:特斯拉很会赚钱。

特斯拉的赚钱绝技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降本。

本次特斯拉投资者大会上和「降本」相关的话题有很多,值得消费者关注的结论只有一个——特斯拉下一代车型平台的降本目标为 50%。

这里的「本」指的是全链路成本,包含但不限于:

车辆基础成本;

电池 + 电驱系统成本;

生产制造成本。

特斯拉通常不会写在 PPT 上但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其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数年时间逐步实现。这就好比工厂的规划产能不会在生产初期就达到,而是需要经历一段产能爬坡过程。

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个?

因为写特斯拉的这几年我发现了这家公司的一个规律:热衷于在实际执行中把事做绝,以及发布会上把话说满。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看接下来的内容时保持一种「特斯拉大概率有能力把计划实现,但是做到的程度和时间可能会不如预期」的心态。

「把事做绝」的环节是特斯拉发布会里最吸引人的部分,你会看到这家公司持续在各种领域和指标中挑战自我极限、业界极限、甚至是物理极限。

在这个过程中特斯拉会在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上做出鲁迅式思考——从来如此便就对吗?

比如在降本 50% 的计划中特斯拉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如今的造车方式是错的。

汽车不该组装,应该拼装

一台汽车由数万个零部件组成,汽车的制造装配过程复杂且繁琐。

汽车装配过程里最为繁琐的地方当属总装,到达总装环节的汽车白车身已经完成焊接,总装产线上工人需要把在近乎「空壳」状态的车身骨架上把各种零件安装好,包括各种车身的线缆、内饰件、座椅、车门、动力总成和各类底盘件。

总装线上的工人需要频繁进出车辆进行部件的安装、调试,此时已经焊接好的白车身就像是一个大号的笼屉,会限制工业机器人和工人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自由度。

特斯拉提高制造效率的方式有三个主要维度:

车身结构一体化,减少零部件总数;

组装分布化,提升装配环节的「施工人数/部件」比;

杜绝二次装配,全链路先装后拼,车辆一次拼完。

简单来说,特斯拉希望通过这样的改进,进一步打破流水线方式的造车流程,在后续的车型上实现最大化的并行制造 装配。

这种思想的灵感源于积木,没有人会在积木内部去拼积木,但大家一直在车身内部组装汽车。

在执行端,并行就是效率,而思考上的并联也是如此。

只会造车的车企不是好车企

股东大会结束后特斯拉的股价跌了不少,投资人普遍认为这场发布会不不及预期。

除了「第三代平台」的新车没有亮相发布之外,不少外网分析师的共同感慨是特斯拉说了目标,但如何达成目标的细节阐述不够具体,很多概念都太虚了。

对于这类看法我觉得要分章节,发布会中聊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部分我确实有这种感受,但是回归特斯拉主业的部分并非如此,例如特斯拉阐述自身的造车业务是如何进化的。

在初代 Model S 时期,特斯拉造车的流程大家并不陌生:先进行车辆设计,再思考工程实现,最后实施生产制造。

线性流程上不同阶段的团队严谨且泾渭分明地「各司其职」,这是工业时代线性组织的真实写照。

然而制造业里时常会碰到的这样的情况:设计师心中的最优方案有时是工程和制造团队的噩梦。

很快大家就意识到,当追求更大的规模时,一个好产品不仅要有出色的性能,还应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和成本控制。

于是 Model 3 开始,特斯拉新车的工程落地以及制造方案就和车辆设计一起并联行动,团队思考造车的维度从一个增加到了三个,在这种新思维下诞生的 Model 3 成了一台低成本、高性能、长续航的电动车。

但众所周知 Model 3 还是经历了几乎让特斯拉濒临破产的产能地狱。因为「自动化可行性」在设计阶段没有被充分考量,马斯克过于自信地期望 Model 3 实现包括总装在内的完全自动化生产,但当时不论是车辆设计、制造产线还是制造设备都不能满足这样的自动化率要求。

为什么自动化会诱人到让马斯克铤而走险?

特斯拉做了一个直观的对比,通过引入特斯拉设计的自动化产线,特斯拉热泵供应商的生产工序从上 1,000 个缩减至 10 个,人工需求缩减了 99%。

如今「自动化可行性」已经成了设计、工程、制造之后特斯拉「并联造车流程」里的第四大因素,一体式压铸车身就是这一思考下的典型案例。

特斯拉在造车环节多维度、全链路的并联式思考和决策,本质上是在寻求最优解的路上减少内耗,对于特斯拉这种体量的企业,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降本。

特斯拉的降本文化

要说降本,减配是最容易也最常见的方式,但也是消费者最抗拒的方式。

如果你的老板哪天和你说,新产品成本要降,但产品性能不能降,甚至还要在降本的同时实现性能提升,那他大概率在 PUA 你,世界上哪能有这种好事?

但如果一家公司各个部门都这么想,且知行合一,那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你没猜错,我说的就是特斯拉。

这家丧心病狂的公司甚至尝试将这种思维和「减配」结合,企图实现不降低产品性能的减配降本。

下图左侧的功率模块电路板上有 4 颗微控芯片,为了提高电路能效用了不少 SiC 器件。而右侧的电路板上只有 1 颗微控芯片,同时 SiC 用量也更少,用料上属于典型的减配,这块板实际成本也仅需左侧电路板的一半。

右侧的这块电路板是 2012 款 Model S 上的充电机部件,特斯拉通过自行设计专用的微控制芯片实现了一颗抵原来四颗的效果,同时特斯拉定制设计的新电路板因为耐热能力翻倍可以降低 SiC 的用量,于是一次特斯拉式的减配就这么完成了。

特斯拉新平台的车型上「减配」仍在继续:

SiC 器件用量降低 75%;

永磁电机内不使用任何稀土;

电驱总成成本降至约 1,000 美元。

「减配式降本」可以视为特斯拉执行力的体现,但特斯拉的降本范畴远不止减配,特斯拉认为降本有七大关键点:

规模化效应

提升生产力

高效率的支出

产品优化

工程改良

提高本土化率

扩大供应链规模

这七点很好理解,特斯拉把「减配式降本」的执行力同时投入这七大环节的实际效果,从特斯拉车型的售价和单车毛利中已经可以清楚地感知到。

特斯拉如此不遗余力降本的目的很明确——降低车价,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特斯拉。

某种程度上,特斯拉和拼多多吸引用户的方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特斯拉「砍一刀」的过程是由自己完成。

特斯拉依旧想拯救地球,不过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问题变成了另一个——如果足够便宜,你会因此买特斯拉的产品吗?

特斯拉每次降价后的热销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考虑到这家公司为了让你能买到便宜的电动车付出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兴趣再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这家公司计划如何拯救地球的?

流浪地球前传:能源危机

人类在地球的存续有两大危机,一个是人口危机,另一个是能源危机。

第一个问题可以概括为地球资源在全球总人口不断增长下的僧多粥少,第二个问题在于人类社会运转所主要消耗的化石能源,是这颗星球有限的存款。

说得寒碜点,这么多年的人类文明是靠啃老才发展到现在的。

例如石油,按已经探明的存量和人类现在的消耗速度,比较有共识的结论是大概还能用 50 年——一个足以让全世界内燃机产生续航焦虑的数字。

化石能源的存款已经快见底了,但日子要过,钱还是得花。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咱就不能别啃老,自己赚钱吗?

好巧不巧,有一位陪伴人类文明多年的大老板其实每天都在向我们撒钱,它就是太阳。

太阳每天辐射给地球的能量大约为 1.5 × 10^22 焦耳,换算一下是 4.17 × 10^15 KWh,是全球一年能源消耗总量的 25.3 倍。

所以只需把太阳输送给地球的能源收集并利用很小一部分就足以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从而摆脱对化石能源的啃老。

严格来说,太阳也有寿命,不过太阳的寿命大约还有 50 亿年,所以把各种方式收集的太阳能和变种太阳能叫做「可持续能源」也没什么大毛病。

马斯克的能源「逃税」教学

我们目前在能源端「自给自足」的进度不算快:如今全球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为 20%。

但剩下的进度在马斯克看来不是 80%,这中间有一道类似「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的关系。

化石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就是其中「税」,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税率」高达 66.7%:消耗化石能源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有效功仅为其存储的 1/3。就拿我们最熟悉的汽车来说,将原油的开采、加工、运输等环节算上的话,燃油车的全链路能源利用率只有不到 20%。

所以反过来倒推,在占总能源消耗 80% 的化石能源环节,人类真实的能源需求,即「税后」能源其实只要税前 1/3 的数量。

相比化石能源,电能「税率」低很多。在相同的「税后能源」需求下,电能的「税前」开发量可以大幅减少。考虑到各个环节的损失,如果全球所有能源消耗环节最终都切换为可再生能源,那么人类社会所需的总能源仅需目前的一半。

于是特斯拉想到了一个拯救地球的宏大计划,让地球实现能源的 *** 自给自足,这个计划官方命名为「Master Plan 3」。

从结论的角度来看,这个计划其实可以简单分为两大部分:

建更多的可再生发电设施;

让更多用电设备替代热机。

关于这个宏大的拯救地球计划,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说了多次「only」,上一个让我有类似感觉的时刻,是王健林谈自己的「小目标」。

人类的「小目标」有多大

第一个数字是 240 TWh,这是特斯拉计算中实现完全可持续能源社会所需的储能电站 + 新能源车带电量总和。

为了让你对这个数字有一个大致的概念,2022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685.3GWh,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142.7 GWh。

第二个数字是 30 TWh,计划中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合计功率。2022 年全球新增光伏 + 风力发电为 220 GW。

第三个数字是 10 万亿美元的总计建设投入。相当于 2022 年全球 GDP 总和的 10%,或者说按 2022 年特斯拉 5.44 万美金的单车价格,要卖 1.84 亿台车。

第四个数字是全球陆地面积的 0.2%,计划中可再生能源基建的总占地面积,大小和菲律宾整个国家相当。

这些数字是相当惊人的,不过这种「惊讶」主要源于我们的角色和视角:我们是消费者,是投资人,有着作为一个普通人正常的基础行业认知、经济概念和时间观念。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假想自己的角色是地球本球,那么你或许能理解发布会上说的「achievable」和「within reach」的思考只是源于特斯拉历来的第一性原理。

例如最关键的钱的问题,马斯克认为,当把时间拉长到 20 年,这 10 万亿美元的投入就只占到全球 GDP 的 0.5%,并不夸张。

又例如人们经常会担心的,如此巨大的电池需下,我们的矿产到底够不够用?

特斯拉直接列了一个表,走向完全可持续能源所需的矿产无一会超过地球现有的储备量,其中开采占比最多的镍矿为 30%,不至于引发资源枯竭。并且随着电池回收产业的兴起,采矿需求也会逐渐下降。

大家可别小瞧电池回收,前特斯拉联合创始人 CTO JB Straubel 的创业公司 REDWOOD MATERIALS 目前对废旧电池内主要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率已经超过 95%。

这么一听,整个计划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离谱,所以不妨让特斯拉展开说说?

摆脱化石能源的五大措施

根据化石能源的消耗量,特斯拉列出了替代化石能源的五大关键领域:第一,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减少 35%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10 TW 的风能和太阳能,24 TWh 的储能,总投入 8 千亿美金;

第二,把燃油车换为电动车,可减少 21%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4TW 的风能和太阳能,115 TWh 的电池和储能,总投入 7 万亿美金;

第三,将家庭、商业与工业供暖切换至热泵(目前热泵在建筑供暖中仅有 10% 的应用),可减少 22%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5TW 的风能和太阳能,6TWh 的储能,总投入 3 千亿美金;

第四,工业高温领域用电热和清洁氢气取代,可减少 17%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6TW 的风能和太阳能,48TWh 的储能,总投入 1 万亿美金;

第五,让船舶和飞机实现电驱和清洁燃料驱动,可减少 5%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4TW 的风能和太阳能,44TWh 的储能,总投入 8 千亿美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42号车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马斯克这次翻车了吗? 画饼画走400亿美元

撰文|宋雨婷  

当地时间3月1日,特斯拉举办了2023年度“投资者日”活动,在活动结束后,特斯拉股价一路下跌,市值最高蒸发逾400亿美元(合2800亿人民币)。  

据了解,早在一个月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就开始发文为今天的活动造势,透露将在活动上推出特斯拉宏图计划第三篇章(MasterPlanPart3),并声称这将是一条通向“完全可再生能源”之路。  

同时,投资者日的宣传海报由一个个车架组成,也让人猜测特斯拉会不会在活动上发布新品,带着种种猜想,在投资者日正式召开之前的一段时间,特斯拉股价高涨。  

但是,活动当天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仅登场了十多位部门高管,更多的是介绍公司过往的成就,和畅想未来的发展规划。  

活动最开始,马斯克以一份关于能源转型的宣言表明,通往可持续能源地球的道路是明确的。  

关于“完全可再生能源”这一命题,马斯克从当前的能源结构入手,表示目前全球80%能源仍来自化石燃料,然而化石燃料的能效是非常低的,只有30%左右,并且人们并没有对使用化学燃料产生的大量散逸热能加以利用。  

并将MasterPlanPart3分为五大核心,即现有电网增加可再生能源、生产更多电动汽车、在家庭和建筑物中安装热泵、将高温热输送和氢气用于工业应用,以及建造可持续燃料飞机和船只。  

在他看来,实现可持续的能源经济需要达到以下目标:储能240TWh、可再生电力30TW、制造投资10万亿美元、需要能源不到燃料经济的一半、占地面积低于0.2%、占2022年全球GDP的10%、无法克服的资源挑战为零。  

同时,特斯拉工程师介绍,特斯拉的下一代平台将减少75%的碳化硅,下一代永磁电机将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且不损失能效,总制造成本下降1000美元。  

而特斯拉首席财务官Kirkhorn透露,特斯拉后续将发布一份白皮书。表明特斯拉的下一阶段增长将围绕可持续能源的未来,在为更大的世界人口服务的同时,不会有巨大的经济牺牲。  

特斯拉的目的无疑是想让投资者相信在电动化竞争加剧的汽车市场,特斯拉有实力持续让销量领先。  

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朱晓彤在活动中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占率仍在增长,年初降价拉动了市场需求。只要继续维持价格在可承受范围内,就无需担心中国市占率。  

对此,马斯克也表示,大部分人都想要拥有一辆特斯拉,拉动购买需求的关键在于价格的可负担性。  

所以,特斯拉透露到2022年,Model3每辆车的成本已经降低30%,到“下一代汽车平台”有望再降低50%的成本。  

具体实现途径上,特斯拉表示,将为下一代汽车重新设计控制器,彻底消灭所有的交叉线束,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复杂性和成本;另外,下一代平台将使用不需要稀土材料的永磁电机,驱动单元的成本也将降低1000美元;下一代汽车的组装上,特斯拉将允许由更多人同时组装,使组装成本降低50%。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车购买成本低,尽量取消物理功能键,提高换件成本高,缩短车的生命周期,开发周边产品高售价,这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未来趋势。轻量化+极简制造流程变革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但同时,高度模块化集成除了美其名曰让车更智能,还很违背人性。因为制造成本更低或许会大大提升维修换件的零整比。更智能、更低价的特斯拉,正在把车变成易耗品。  

所以这一次,资本市场并没有买账,社交平台上特斯拉也没有赢得太多的支持,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负面声音:“因为一个人,讨厌一个品牌”“吹牛罢了”“价格下探,那会不会减配”……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在会上透露特斯拉将在墨西哥蒙特雷建造新的超级工厂,并将在该工厂生产特斯拉“下一代汽车”。  

除此之外,特斯拉证实其得州的锂精炼厂已经破土动工,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开始试运行锂精炼,并且在12个月内开始投产,特斯拉希望该精炼厂能将锂精矿加工成电池级锂化学品。【iDailyca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的再一次颠覆,各位看懂了吗?

大家都知道,我既谈不上是马斯克的粉丝,也不是特斯拉的车主,但对于特斯拉在电动车技术和AI智能科技方面的实力和脑洞,是真心的佩服,尽管其中不少还充满着争议。

对于这点,我是从不忌讳的。

我相信用“颠覆”这两个字来形容特斯拉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影响,大家应该都不会有什么异议。因为特斯拉的确凭借一己之力,逐步颠覆了我们对汽车设计、智能化、人机交互、甚至汽车售卖方式方面的认知。

在“2023 Investor Day“投资者日发布会后,我看到不少人都在吐槽这场被特斯拉称作“宏图计划第三篇章”的发布会只是在“画饼”、“缺少干货”,没有公布任何新车的信息“令人失望”等等,甚至也将此和当天特斯拉的股价下跌联系了在一起。

我不清楚国外投资者怎么看,或许这场超过3个小时的发布会的确有不少“尿点”,但在我看来,其中涉及汽车设计、制造和一些新的技术方面的创新,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那有可能会再次颠覆目前已沿用了几十年的汽车设计和生产制造流程。

从业这么多年来,先后参观过的各个品牌在国内外的工厂也有数十次了,生产线上的机械臂越来越多,工人越来越少,数字化、现代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效率和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但人们俗称的整车制造“四大工艺流程”,也就是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这四个工艺流程却是始终没发生过什么变化。

但这次,特斯拉提出了一个堪称疯狂的计划:那就是不仅要将设计和制造融合起来,而且要将四大工艺流程“打散”再重组,以近似于堆积木的方式完成整车的组装。

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传统的四大工艺流程。在传统汽车生产流程中,冲压是所有工序的第一步。简单讲,就是通过大型冲压机和各种模具,把各种钢材冲压成型,例如车顶、“四门两盖”、侧围、翼子板等。

冲压完成后,这些部件就会进入焊装环节,也就是把它们通过各种焊接或其他连接工艺拼接在一起。大家很熟悉的“激光焊接”就是其中的一种焊接技术。这个工艺流程完成后,整个车身就算基本成型了。

紧接着,这个白车身就会被整体运送到涂装车间,在封闭式的流水线上,对金属车身表面进行清洁和各种防锈防腐蚀处理,喷上各种保护漆、底漆和各种颜色的面漆。完成涂装工艺后,整个车身就会变成“五颜六色”了。

最后车身会通过输送带运送到总装车间进行总装,也就是在这里,完成动力总成、挡风玻璃、中控内饰、座椅、各种油水管路、悬挂系统和车轮等部件的安装。

但为了方便安装车内的各种部件,在总装前都需要把车门都先拆下来,直至所有车内部件安装完成,最后才再次装上车门,结束整个总装流程。

当然,最后还会经过多个检测环节才算完成整个汽车装配工作,正式驶离生产线。

现在再来看看特斯拉的新玩法。

特斯拉计划在下一代新车型上,把设计、工程、制造和自动化组装这四个阶段进行高度整合以提升效率,从而缩短新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交付的周期。

由于特斯拉采用了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以及更多一体化铸造技术,所以就能把白车身分成了前部、后部、电池(车底)、左右侧围和的“四门两盖”这几个大的部分。

然后按照实际工艺需求,把这几大部分分成了两类:例如“四门两盖”和左右侧围属于需要“冲压+涂装”的,而前后车体和电池则属于可“直接组装”的类别。

由于对工艺需求进行了细分,所以特斯拉可以采用全新的“并行式”生产流程,“四门两盖”和左右侧围冲压成形后就直接送到喷涂车间,而前后车体这些采用一体压铸的部件就可以直接送到总装线上,和电池包一起,同步进行焊接和装配。

过去整个车体都需要进行喷涂,而现在只需喷涂表面覆盖件,喷涂面积大幅减少,真是既省钱也省时间。再加上特斯拉一直在通过提高集成度来减少电路线束数量,所以综合下来,组装一台车就像拼乐高一样。

大体上讲,这种组装方式和现在造船、搭桥和建高楼大厦这种大型工程的预制件组装的思路异曲同工。

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能简化流程,降低组装过程的复杂程度,从而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当然也能降低成本。

特斯拉把这种生产思路引入汽车行业,其影响力真的不可小看。

这种生产流程在过去燃油车时代的确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其他生产电动车的企业想要效仿,也存在很高的难度,毕竟这不但需要建立在CTC技术和成熟的车身一体铸造技术之上,也需要有高度集成的电子电气架构作为支撑。

还有一个挺“绝”的事,可以看到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组装的时候,车载的电脑其实已经能随着生产流程,在不断进行自检和适配,变相取代了一些原本分散在各个不同工位上的检测设备。既简化了安装的步骤,提升了生产速度,甚至可以省去购买这些检测设备的高昂成本。

此外,特斯拉在新一代车型上,为降低成本提升性能,还会采用不含稀土元素的电机,整合度更高的自研芯片和控制器、更少的线束、全车48V低压系统,更紧凑的热泵系统等技术。

说实话,这任何一项技术的背后,都是科技实力的体现。

在特斯拉的宏图第一篇章里就已经公开讲到,“特斯拉要通过生产跑车,把赚到的钱生产价格实惠的车,再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更实惠的车”。

不断增加销量,不断降低成本,降低售价,从而继续增加销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是特斯拉从不掩饰的“阳谋”,所以特斯拉也从不介意一些消费者对它不断降价行为的口诛笔伐。

其实客观地说,对于任何一个汽车厂商,乃至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降本增效”从来都是商业世界的金科玉律,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更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

当然了,这次投资者日上马斯克亲自介绍的机器人,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毕竟几个月前AI Day上的那个机器人还只是一个不能自由走动的摆设,但现在不仅能随意走动,甚至已经可以灵活地操作工具,动手组装机器人了。

机器人组装机器人,真有点细思极恐。

真心希望那些正在逐步超越传统车企的中国品牌新势力们,也能早日超越特斯拉,而不仅仅是跟随特斯拉降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大家车言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割韭菜是什么意思

一般指被人忽悠赔钱或收割。

割韭菜原指韭菜达到了生长茂盛期,可以进行收割。股市中的割韭菜通常是用来形容散户的,因为散户在整个市场中处于劣势,当大户或者是高手抛售股票,散户的钱就像割韭菜一样被收割走了。意思是一部分炒股的人亏本离场,新生力量又加入股市,就像韭菜一样,割一茬很快又长一茬。

韭菜指金融圈的基层群众。不长记性的代名词。通常,这类人会被其他所谓的专家忽悠买股票、理财等金融产品,并最终以赔钱为结局。这种忽悠韭菜的行为即称为“割韭菜”。

割韭菜通常是用来形容散户的,散户因为在整个市场中处于劣势,当大户或者是高手抛售股票,散户的钱就像割韭菜一样被收割走了。由于散户是不断入市的,因此这些韭菜割了以后还会长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 冯扬 评论文章:
    在黑平台被黑我们要第一时间进行维权,包括报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也是非常靠...
  • 杜滨锋 评论文章:
    遇到黑网被黑账户流水不足不给出款要怎么解决,网上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是多的,如...
  • 韩博 评论文章:
    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的基本条件网上被黑的平台必须是能登入的,如果是平台跑腿了...
  • 郭嘉庆 评论文章:
    不能出金有什么办法,对于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肯定是发下被黑了,那么被黑有几种情...
  • 郭沛余 评论文章:
    在网堵遇上这些理由,就是你被黑了,第一时间不要去找网站理论,网站既然想嘿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