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汹涌而至,许多站在风口上的行业和企业都难逃厄运。最近几个月,一直被视为资本宠儿的自动驾驶行业,成为了新的灾区。
7月初,福特和大众投资的Argo AI宣布裁员150人,原因是为未来的增长计划做筹备;6月份,特斯拉位于加州的自动驾驶部门近200个岗位被裁撤,马斯克在邮件中宣布全公司裁员10%的决定;将时间再往前推一个月,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宣布解雇近8%的员工,其中包括极为重要的激光雷达工程师团队……
在裁员潮背后,自动驾驶行业研发成本高企、赛道过于拥挤以及商业化遥遥无期等深层次矛盾也愈发突出。而特斯拉等头部车企带头瘦身,或许能给市场发出一个全新的信号:自动驾驶行业需要回归理性经营、告别烧钱增长,狂热的资本也应该冷静下来别再盲目鼓吹泡沫。
然而,节省成本不是自动驾驶企业最大的难题,赚钱才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是它们迈向盈利的最后一道坎。
7月7日,自动驾驶技术企业Argo AI宣布裁员,涉及约150名员工。官方发言人表示,Argo AI此次裁撤人手是为未来的增长计划做筹划,不得不“谨慎调整现有业务”。 *** 息显示,Argo AI目前在全球拥有近2000名员工,本轮裁员比例并不算高。
*** 息显示,Argo AI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美国匹兹堡,两位创始人Bryan Salesky和Peter Rander分别为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硬件开发总监和Uber高级技术集团工程主管,拥有极强的技术背景和自动驾驶行业人脉。
而Argo AI专攻的虚拟驾驶员系统、传感器、软件、计算平台和高精地图等技术领域,也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刚需,拥有极高的投资潜力。因此,从成立之初Argo AI就是资本的宠儿,福特和大众两大车企则是其坚定支持者。
2017年2月份,成立不到一年的Argo AI收获了福特的10亿美元注资,成为当时美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获得的最高单笔投资。2020年,大众强势入局,为Argo AI注入26亿美元资金。这轮注资之后,大众和福特分别拥有Argo AI 40%的股权及2个董事局席位,成为该公司幕后东家。
在巅峰时期,Argo AI的市场估值接近75亿美元,较完成首轮融资时翻了接近三倍。Bryan Salesky还在去年出席The Information的自动驾驶 汽车 峰会时透露,Argo AI有2022年上市的初步计划。彼时,Argo AI正在进行新一轮私募融资,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谁能料到如今也陷入了裁员漩涡之中。
不过在价值研究所看来,Argo AI走到今天这一步也并不让人意外—— 这不过是自动驾驶行业大环境恶化的缩影,最近陷入裁员泥淖的远不止Argo AI一家 。
上一个因裁员传闻遭到外界热议的,是新能源车老大特斯拉。6月份,彭博社报道称特斯拉计划裁撤位于加州圣马特奥的自动驾驶系统部门,涉及近200个岗位。
早在6月初,马斯克就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宣布了裁员10%并暂停全球招聘的决定,但没有人想到一直颇受重视的自动驾驶部门也会进入裁员名单。据外媒爆料,特斯拉自动驾驶部门被裁的员工主要负责系统数据标注工作,这是检验摄像头和传感器捕获效果的重要环节。
不过和核心研发团队相比,这部分员工的可替代性相对更强,不少车企也会选择将数据标注工作交给外包团队负责。因此,在成本压力下特斯拉首先对该团队开刀,也是常理之中。
相比之下,向激光雷达工程师等核心岗位动手的通用,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今年5月份,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也通过内部邮件宣布裁员消息,约8%的员工遭到解雇,人数约为140人。虽然Cruise声称为了保障被裁员工及公司的权益,不会公开具体裁员人数和涉及的岗位,但路透社还是扒出了不少内幕。
据悉,部分被裁的员工来自Cruise位于加州帕萨迪纳的工程师团队,该团队主要负责激光雷达的研发工作。众所周知,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也是识别周围环境、智能测距的基础,对一辆自动驾驶 汽车 来说必不可少。而如此重要的技术团队遭到裁撤,可见Cruise这一轮裁员有多“狠心”。
5月份的Cruise,6月份是特斯拉,7月份又轮到Argo AI,头部车企纷纷加入裁员大军,不禁令人对自动驾驶行业的未来增添了一丝担忧。对此,价值研究所就认为, 自动驾驶行业研发成本高企、赛道过于拥挤以及商业化遥遥无期等深层次矛盾,是裁员潮背后的根源。
连头部车企都难堪重压,成立时间尚短、资本实力并不雄厚的中腰部初创企业们,处境就更加艰难了。一场席卷自动驾驶行业的裁员潮,或许也是一次行业大洗牌和优胜劣汰的开始。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仍然成为过去几年最热门的创业风口,诞生了大量初创企业和明星独角兽。
以国内市场为例。截止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拥有4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自动驾驶独角兽。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在榜单中名列前茅的独角兽的业务,大多集中于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芯片、高精度地图和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不俗的增长前景。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这份榜单并未包括各大巨头尚未分拆的自动驾驶业务,比如百度Apollo——而Apollo当前估值可是高达400亿美元。如果将Apollo等加进榜单,国内的自动驾驶企业的估值规模可能比数据里展示的更加强大。
然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自动驾驶独角兽们,普遍逃不过烧钱、亏损的命运。
自动驾驶行业很烧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早在2012年,自动驾驶研发先驱谷歌就对外宣称,一辆L4级别自动驾驶 汽车 的生产成本高达30万美元,是当时热销的特斯拉Model S起售价的6倍有余。
虽然随着产业链的日渐成熟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生产、研发成本已经有效降低,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仍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这一批新玩家能在市场上立足,靠的是资本的慷慨输血。
零壹智库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股权融资总额超过700亿,红杉中国、高瓴资本、五源资本等大鳄,“蔚小理”和吉利、比亚迪为首的头部车企,还有腾讯、阿里、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 科技 巨头纷纷入局。
根据ICVCity研究院统计的数据,2021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共有46笔,中、美两国合计占据44笔,包揽整条赛道90%以上的融资,是名副其实的资本热土。
但资本的馈赠从来都是明码标价的: 拿了融资的独角兽们必须不断加速研发进程、扩大市场份额,以推高估值。随之而来的,则是人力成本和研发成本的飙升。
去年6月份,小米以高达数亿的股权+超高薪待遇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下场之后,自动驾驶优质工程师、研发人员供不应求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抢人大战则导致市场薪资水平水涨船高。
翻看各大头部车企的官方招聘信息以及猎聘等第三方招聘网站可以发现,诸如车载系统研发工程师、计算加速平台研发工程师、自动驾驶架构师等热门职位,薪资水平都相当恐怖。其中,滴滴和美团为系统开发工程师提供了40K月薪和15薪的基础offer,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工程师岗位薪资普遍在20-40K之间。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自动驾驶这条赛道之所以变得如此狂热,独角兽一边亏损一边拼了命推高估值,和背后的资本有很大关系。但长期亏损经营,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不是好事,过去两年新消费、社区团购等赛道泡沫破裂,就是最好的证据。
过去一年,Drive.ai、Starsky Robotics等一大批烧钱严重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相继退出 历史 舞台。曾经的融资之王Zoox寻求卖身并聘请独立投行Qatalyst Partners物色潜在买家,更是给仍在苦苦支撑的同行们敲响了警钟。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巨头们带头收缩业务、转入理性经营模式,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个转变的信号——它们正试图让狂热的资本冷静下来,不要再盲目投资、吹大泡沫。
事实上,一级融资市场的风向已经悄然生变,资本开始向头部企业聚集,或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及重塑竞争格局。
同样来自ICVCity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超40%的融资被地平线、Momenta和文远知行三家头部企业获得。在美国,Cruise、Waymo和Nuro共获得128.5亿美元融资,占全行融资总额的90%以上。其中,光是Cruise就在2021年完成了三轮融资。
如今,就连Cruise都在裁员瘦身,自动驾驶行业挤泡沫已是无可避免。 但节省成本不是Cruise们最大的难题,赚钱才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是它们迈向盈利的最后一道坎。
在自动驾驶技术最完善、 社会 接受度也最高的美国,商业化已经被不少头部车企提上日程表。
从Alphabet(谷歌母公司)分拆出来的自动驾驶企业Waymo过去两年就进行了多轮商业化 探索 ,包括在菲尼克斯推出无人驾驶打车服务以及对部分试点出行服务收取服务费,并开始着手制定定价模式。值得一提的是,Waymo也是全球第一个在没有安全员的情况下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企业。
在国内,百度、滴滴、文远知行也先后开始商业化 探索 。其中,滴滴和AutoX先后在上海推出自动驾驶打车业务,小马智行则在多个城市上线Robotaxi服务。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服务平台萝卜快跑也加紧跑马圈地,目前已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全面铺开。
然而,从目前的运营效果来看,Waymo们的收费业务依然带有明显的实验性色彩,尚未具备全面推广的基础。
总的来说,合规化和场景化,是摆在自动驾驶企业面前的两道难题。
在合规化方面,无论国内国外,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都仍在不断修改、完善的阶段,距离监管全面落实,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7月5日,深圳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 汽车 管理条例》,对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准入等环节提出了全面规范。这当中,对于L3等级智能 汽车 的事故责任划分规定表明有关部门对自动驾驶 汽车 上路仍然相当谨慎。
缺乏商业化场景,则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另一个痛点。
自动驾驶想在各个道路场景普及,就需要先完成足够的路测,收集大量测试数据。兰德智库曾统计过一个数据:在美国,一个拥有100辆路测 汽车 的自动驾驶团队,需要24小时不间断测试近百年,才能积累到场景化普及所需的170亿英里里程测试数据。
起步最早的Waymo,当前积累的测试里程不过2000万英里,距离兰德智库的标准相去甚远。如果说2000万英里和170亿英里之间的距离,就是自动驾驶行业和全面商业化之间的距离,那有多少企业能等到商业化那一天?相信答案不会太乐观。
都说2021年是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但在现在看来,Robotaxi等商业模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价值研究所就认为, 考虑到现实条件,比起大规模普及及全面商业化的勃勃野心,落地于专属场景,或许是一个更现实的选择。
目前,自动驾驶主要在高速干线、末端配送、矿区等有限场景应用,在道路系统复杂、人流及车流量大的城市道路场景,还停留在试验阶段。上汽和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就重点开发放特定商用场景,前者和洋山港区推广 探索 智能驾驶重卡,后者则和Nuro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末端配送车。
自动驾驶商业化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每往前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只希望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进步,能让处于困境中的自动驾驶企业们活下去。
马斯克在今年6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过自动驾驶对特斯拉的重要意义:
今年二季度,由于交付量环比大跌18%及再次出现大规模召回,特斯拉股价也从万亿美元的高位回落至如今的约7800亿美元。市值和股价的滑坡,给马斯克带来了沉重压力,自动驾驶则是他缓解压力的最后法宝。
除此之外,马斯克近期也再次强调,会在今年年底前让100万人加入FSD Beta测试项目,该测试结果将为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提供参考。
可以肯定的是,在特斯拉、大众等头部车企的严重,自动驾驶技术 汽车 行业最重要的风口,也是它们不可能舍弃的增长点。而当前的裁员、降速,更像是为未来积攒实力,厚积薄发。
特斯拉如此,通用、大众、福特们相信也会如此。围绕商业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难题,相信它们会尽快找到解决之道。
虽然董事违法与上市公司无关,但易伟还是立即辞职,上市公司也与其分割。
深挖之后,我们发现导致易伟被调查的最大原因还不是操纵市场,而是通过微博大V身份,吸引了40多万粉丝之后,割粉丝韭菜导致亏损的粉丝举报,从而被监管层关注到并最终立案。
那么他是怎么运营和割韭菜的呢?
易伟是耶鲁大学毕业,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投资收益非常好,领军人大卫史文森的资产配置模型开创了新的投资模式。国内著名投资人张磊是耶鲁出身,第一笔资金就是恩师大卫史文森投资的。易伟蹭身份的方式简单粗暴,以张磊师哥的名义抬高自己身价。还一度表示,他看不起张磊。
营造好身份后,就是吹嘘投资实力了。这个更简单,直接公开吹嘘美股赚了几十倍。哪个公司涨得好,就聊哪只股票。特斯拉涨了20倍,就公开说自己一直看好并持有就可以了,如果有粉丝质疑就拉黑质疑的粉丝,毕竟40多万粉丝,能赢得少部分人的信任就可以了。
很多人做过一个简单的梦,“中国有十几亿人,如果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也是富豪了。”
易伟变现的办法与此类似,“每个粉丝给我几万,也是一笔很可观的钱了。”他建立了一个“小宇宙”,想进入这个小宇宙需要船票,船票费用是4.5万元。这一把,就收入3000多万,手起刀落割韭菜毫不留情。
但追随者交了如此高的船票,可不是继续听大师聊聊理念就能满足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代码赚到真金白银。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易伟连续几次给出的代码并不能赚到钱,而是深度套牢之后,追随者开始普遍怀疑和不满。当很多人意识到自己实际是被骗上“贼船”的时候,就想起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证监会接到的举报便因此而来。
其实易伟作为基金经理,更好的变现办法是推广自己的私募基金。但管理基金想赚钱必须要有很好的业绩,才能获得分成收益。如果按照普遍的私募基金20%的分成比例来计算,如果想赚3000万,需要给客户赚1.5个亿。可能这个办法虽然合法合规,但是太难太慢了,所以40万粉丝的微博大V别辟蹊径,选择了割韭菜。
易伟的违法事实简单清晰,扰乱金融市场,最后被立案调查。我们看到证监会通告中,是以非法从事证券咨询立案的。我认为,如果易伟能将吸收来的船票费用,逐一退还,可以用非法从事证券咨询定罪;如果不肯退还,其实也可以用非法经营或者金融诈骗罪名进行调查。
从“天津股侠”到“上海徐晓峰”到“易伟”,每天发言几十次的微博 财经 大V一个个被扒出了真面目。别有用心、没有实际金融素养的 财经 博主成为意见领袖,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既没有对金融、 财经 的专业知识,只能每天对短线指手画脚,说着似是而非的话;又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为了割韭菜毫不犹豫地不择手段。
#大V兼上市公司董事易伟被立案#
本篇完,喜欢的点个关注!
[ 亿欧导读 ]?2020年2月,车企转产拯救口罩危机;蔚来官宣落户合肥,项目计划融资超百亿元;宁德时代官宣“牵手”特斯拉;计划融资200亿扩大电池项目产能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为方便大家了解、回顾2月汽车出行产业发生的大事件,亿欧汽车按照传统车企、新造车企和科技企业等不同类别,对当月大事进行了整理。
2020年2月,各大企业相继交出上年度财报。福特汽车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4700万美元,降幅达到98.7%,不过,福特在华亏损幅度持续收窄。通用汽车2019年净利润达67亿美元。在计入 *** 造成的36亿美元损失之后,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84亿美元。日产汽车2019全年财务表现惨淡,再降预期利润。雷诺汽车集团净利润较去年亏损1.41亿欧元,为1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出行公司Uber和Lyft的2019年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Uber2019年全年营收14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5.53%,但净亏损超过85亿美元;Lyft全年营收36亿美元,同比增长68%,超出市场预期;全年净亏损26亿美元,与2018年净亏损9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近3倍。
2020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众多企业用实际行动来抵消疫情带来的阴霾,拯救口罩危机。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开始投入到口罩生产中,而未来,这些汽车企业联合生产的口罩,或许将达到全国二分之一的产能。
新造车企中,蔚来迎来了不少好消息。2月中,蔚来完成2次分别为1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项目。
而蔚来汽车此前公布的最新销量成绩显示,2020年1月蔚来整体交付量1598辆,1月份蔚来日均交付100辆,同比提升22%,销售效率有所提升。此外,蔚来官宣落户合肥,项目计划融资145亿元,用于公司研发、市场体系建立和运营;同时,规划建设总部及研发基地、第二生产基地。
在动力电池行业,宁德时代和特斯拉传闻已久的合作计划终于落地。乘上了特斯拉的快速列车,宁德时代以3751亿元市值再度登顶创业板。在2020年伊始股市一片哀嚎的背景下,它的市值却将近翻倍。随后,2月底,宁德时代宣布通过私募融资200亿元用来继续扩大产能,提升盈利空间。
传统车企
PSA与Saft建立电池公司,50亿欧元攻坚电动
2月3日,据外媒报道,PSA集团将与法国电池制造商Saft(帅福得)公司联合建立两个汽车动力电池工厂。据悉,PSA与Saft将共计投资50亿欧元建立一家合资企业,名称为Automotive Cell Company(ACC),双方股权各占50%。
福特2019年利润暴跌98.7%,中国市场运营亏损7.71亿美元
2月4日,福特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财务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福特汽车净利润为4700万美元,和2018年37亿美元的净利润相比,降幅达到了98.7%。在营收方面,却并没有出现如此大幅的下降。2019年第四季度,福特汽车营收达到了397亿美元,同比下降5%。2019年全年,福特汽车营收为1559亿美元,同比下滑3%。
吉利投3.7亿研发可防范病毒的“健康汽车” ;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拟合并为全球集团
2月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集团”)发布消息称,其决定将由吉利汽车先期投入3.7亿元人民币,启动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工作。该类汽车将有别于专业的医用防护用车,是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消费级产品,将重点突破车内的病毒防范功能和技术。“车辆价格不会有明显增加”,对此,吉利集团内部人士表示,目前项目处于初始启动阶段,具体时间表有待确认。
2月10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此次强强联手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
在双方来看,通过业务重组,双方将更具规模优势,并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来持续引领行业变革;同时整合后的新集团将继续保持旗下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的独特定位。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来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长城汽车继续走向海外:进军印度市场、收购通用泰国工厂
2月5日下午,在第15届印度德里国际车展上,长城汽车正式官宣进军印度市场,并发布其战略,将在2021年为印度消费者带来旗下两个品牌:一是哈弗,产品线将涵盖全系SUV产品,二是长城EV,响应印度“清洁印度”、“电动化”的发展目标。
2月17日,长城汽车和通用汽车共同宣布,长城汽车将收购通用汽车的泰国罗勇府制造工厂。根据双方已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条款书,包括罗勇府汽车工厂和动力总成工厂在内的通用汽车泰国公司将移交给长城汽车,双方计划在2020年底完成交易和最终移交。该协议尚需 *** 和监管机构的批准。
雷克萨斯准备推出L2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2月6日,雷克萨斯表示今年将推出其首款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但在发布升级版之前,消费者将无法使用这一功能。早在2017年的东京车展中,雷克萨斯就已经预告过这个项目。雷克萨斯总裁佐藤浩二在丰田汽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L2级别技术将采用人机协作模式,遵守“以人为本”的服务体验原则,并且牢记驾驶本身对于豪车用户的价值与意义。
通用汽车发布2019年财报:净利润达67亿美元
2月6日,通用汽车于底特律发布的全年财报显示,其2019年净利润达67亿美元。在计入 *** 造成的36亿美元损失之后,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84亿美元。展望2020年,通用汽车预计调整后摊薄后每股收益将达5.75美元至6.25美元区间,汽车业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将保持强劲,在130亿美元至145亿美元之间。
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拟裁员1.5万人
2月10日消息,据德国《商报》(Handelsblatt)报道,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正加大现有的削减成本措施的规模,计划裁减至多1.5万个工作职位。该公司去年11月曾表示,计划裁员至少1万人,争取在2022年底前将人力成本削减约14亿欧元。但德国《商报》援引该公司内部消息来源称,最终裁员数字将远远超过1万。该报道称,戴姆勒计划在周二举行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扩大成本削减计划的规模,并将宣布减少对非核心业务的亏损项目的投资。
日产2019全年财务表现惨淡,再降预期利润
2月13日,日产汽车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以及2019财年前三季度(2019年3-12月)财报。2019财年前三季度中,日产汽车总营收75073亿日元,同比下滑12.5%。营业利润为543亿日元,相比去年下滑82.7%。净利润方面,同期则暴跌87.6%,仅为393亿日元。2019年Q4财报数据显示,日产汽车营业利润为230亿日元,销售额下降18%至2.5万亿日元,实际表现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
上汽通用五菱自产口罩项目3天下线出货
2月13日,作为第一家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专业检验的汽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宣布自产口罩已出货。据悉,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生产的部分产品,正采用了可医用的高规格材料聚丙烯来生产隔音棉,改造生产线即可快速启动生产,具备口罩研发生产、经营的相关资质。因此上汽通用五菱迅速联合其隔音棉供应商广西德福特转产口罩。
雷诺2019年亏损1.41亿欧元
2月14日,雷诺汽车集团公布2019年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为555.4亿欧元,同比下滑3.3%;净利润为1900 万欧元,净利润较去年亏损1.41亿欧元(约合1.53亿美元),为1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郑梦九卸任现代汽车董事长,独子下月接任
2月19日,现代汽车集团表示,将提名首席财务官金尚贤(Kim Sang Hyun)接替郑梦九在董事会的席位。公司股东将在3月19日的会议上对该提议进行投票表决。届时,郑梦九将卸任董事长职位,只保留现代汽车非登记高管和现代摩比斯登记董事职位。据预测,郑梦九的长子郑义宣将在下月19日的股东大会后接任董事长职位。
一汽轿车资产重组上会
2月17日,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2020年第4次工作会议公告》,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定于2020年2月18日召开2020年第4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对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核。公告显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为一汽轿车股份与一汽解放的资产互换。根据相关规定,一汽轿车股票2月18日开市起停牌,待公司收到并购重组委审核结果后发布公告并复牌。
广汽自制口罩批量生产
2月19日,广汽自制口罩5条生产线已经安装完毕,并进行调试,将于20日正式批量生产。广汽自制口罩将由广州市 *** 统筹,不对外零售,优先支援医疗、公交、出租车、地铁等防控疫情和公共服务的一线人员使用,还将提供给广汽集团员工以及广汽旗下整车品牌的车主、上下游合作伙伴等使用。
起亚汽车新Logo十月上线,首次或将用于电动车型
2月25日,据韩国媒体消息,起亚汽车公司总裁朴汉宇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首次确认了起亚将会在今年更换新Logo。新Logo将于今年10月正式发布。从专利图来看,起亚新Logo摒弃了原有的椭圆结构,仅剩下抽象化处理的“KIA”英文标识,更加简洁和扁平化。
新造车企
蔚来先后宣布完成两次可转债融资
2月6日晚间,蔚来发布公告称,其已经与一家与其无关联关系的亚洲投资基金签订了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根据协议,蔚来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其发行和出售本金总额7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据悉,此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将依据蔚来与纽约梅隆银行伦敦分行作为受托人签订的合同进行,交易的配售需要满足惯例成交条件,预计将于2020年2月10日完成。
2月14日,蔚来汽车对外发布公告称,再次完成一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项目,本次投资方为两家亚洲投资基金,且均为“非关联方”。蔚来表示,其他融资项目仍在进行,已取得积极进展,目前阶段,蔚来主要聚焦在可以给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和效率提升带来战略价值的融资项目。在蔚来汽车此前公布的最新销量成绩显示,2020年1月蔚来整体交付量1598辆,1月份蔚来日均交付100辆,同比提升22%,销售效率有所提升。
蔚来官宣落户合肥,项目计划融资超百亿元
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和江淮蔚来EC6量产项目启动仪式在合肥市江淮蔚来工厂举行。安徽省及合肥市领导均出席签约现场,根据协议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将落户合肥。据悉,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该项目计划融资145亿元,用于公司研发、市场体系建立和运营;同时,规划建设总部及研发基地、第二生产基地。
特斯拉计划上线拼车应用程序;发行20亿美元普通股,马斯克将认购1000万美元
2月7日,据electrek报道,特斯拉计划上线拼车应用程序。但在完全自动驾驶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前,所有车辆将配备人类司机,后者还将享受特斯拉自带的保险。
事实上,早在去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便表示,在特斯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之前,对公布名为“特斯拉网络”(Tesla Network)的拼车应用程序持开放态度。在上周举行的特斯拉2019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又重申了这一开放性的态度。
当地时间2月13日,特斯拉官方宣布,计划通过发行普通股融资20亿美元。马斯克本人将购买多达1000万美元的股票,特斯拉董事会成员拉里·埃里森也将购买100万美元的股票。特斯拉表示,计划将此次发行的收益用于“进一步加强其资产负债表以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小鹏汽车将为G3车主提供为期1个月的免费充电服务
2月9日,小鹏汽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复工在即,小鹏汽车决定自2月9日0时起至3月8日24时,全国所有小鹏G3车主均可在小鹏汽车超级充电站免费充电。
科技企业
宁德时代官宣“牵手”特斯拉;计划融资200亿扩大电池项目产能
2月3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与特斯拉以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下合称:特斯拉)签订《Production Pricing Agreement (China)》协议。上述协议中约定,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供货期限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2月28日,宁德时代计划通过私募融资200亿元人民币(约合28.5亿美元),用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项目建设、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以提升盈利空间。宁德时代在提交给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表示,此次融资将帮助公司扩大其在福建、江苏和四川的电池工厂的产能,预计将新增锂电池产能超52GWh,以及一个储能研究项目。
高德地图联合交管部门在上海、重庆等上线“入境登记”功能
2月6日,高德地图联合交管部门在上海、重庆、郑州、苏州上线“入境登记”功能。春节返程用户可通过高德地图在线完成健康信息登记,从而减少返程过程在疫情检查站的停留和等待时间。
Uber2019年财报发布,全年亏损超85亿美元
2月7日,Uber发布了该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Uber营收40.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82%,优于分析师预期40.6亿美元;净亏损10.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24.83%,小于市场此前预期。
在2019年里,Uber营收14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5.53%;调整后的净收入为128.97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值得一提的是,Uber全年净亏损更是超过85亿美元。
Lyft Q4营收10.171亿美元创新高,亏损持续扩大,股价跌超10%
2月12日,美国打车平台Lyft公布了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在第四季度,Lyft营收为10.171亿美元,同比增长52%,创下该公司史上单季度营收最高纪录,并超出分析师普遍预期的9.84亿美元;净亏损3.560亿美元,同比增长43%。从2019年全年数据来看,Lyft全年营收36亿美元,同比增长68%,同样创下该公司史上最高纪录,超出市场预期;全年净亏损26亿美元,与2018年净亏损9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近3倍。
百度Apollo获IATF 16949认证,加速自动驾驶量产进程
2月24日,Apollo宣布近日已获得IATF 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符合性证书,这是汽车行业内最具权威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由国际知名标准认证机构T?V NORD北德颁发。与此同时,Apollo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质量管理中心中国分公司(VDA QMC China)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作为质量管理委员会中国区(QMA China)特邀中国企业嘉宾参与行业闭门会议。
驭势科技获新一轮融资,博世再加码中国自动驾驶
2月26日,驭势科技宣布在B轮融资中获得博世战略投资。同期投资的还有深创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中金资本、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和重庆两江服务业基金等VC、PE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基金。驭势科技称,2020年将持续开放融资,为公司发展引入更多支持者。
小马智行获丰田4亿美元投资,估值超30亿美元
2月26日,小马智行(Pony.ai)宣布获得丰田4亿美元投资,以加深和扩大两家公司在出行领域合作,与此同时,双方将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据了解,小马智行新一轮融资总额4.62亿美元,估值略高于30亿美元,总融资额近8亿美元,成为全球最高估值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
瓜子二手车和毛豆新车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宣布降薪
2月28日,瓜子二手车的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发布了2020年2月和3月份的降薪方案,集团VP层:M6及以上全序列降薪50%;集团总监层:P9M4、P10M5全序列降薪40%;集团岗位:P序列、M序列降薪30%,补偿假期13天。
编辑:张宇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分别成为两家美国电动汽车公司的名称,而且都在生产电动卡车
撰文?/?秦德兴
编辑?/?黄大路
设计?/ 杜??凯
来源?/?bloomberg,?forbes??作者?Edward Ludlow
6月8日,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仅数天的电动卡车公司股价大涨,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家公司就是Nikola Corporation,号称卡车行业的特斯拉。
Nikola是一家美国卡车设计公司,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由特雷弗·米尔顿(Trevor Milton)在2014年创立。该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名字,他是美国一位塞尔维亚裔发明家、工程师,特斯拉在2003年创立时就使用了他的名字中的特斯拉,而Nikola公司的名称来自其名字中的Nikola。
已亏1.8亿美元,今年收入为零
长期以来,对特斯拉公司持怀疑态度的人一直质疑特斯拉的估值。随着特斯拉在中国的工厂开始交付车辆,其股价自今年3月份以来一直稳步上涨,每股股票价格接近1000美元,市值超过1700亿美元。
Nikola这家电池动力和氢燃料电池卡车制造商6月4日才在纳斯达克上市,该公司预计,今年的收入为零,实现10亿美元的收入至少要等到2023年。
相比之下,创立117年的福特汽车公司预计今年的收入约为1150亿美元。然而,Nikola的股价在6月8日收盘时上涨了一倍以上,在盘后交易中又上涨30%,至每股95美元。
Nikola的执行董事长米尔顿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公司的首要目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的增长。他说,股价上涨背后可能有几个因素并列举了一些例子,包括他在推特上宣布,该公司将开始接受旗下Badger皮卡的预订。该消息可能是推动公司股价在6月8日大涨的主要原因。
从米尔顿创立Nikola到去年年底,这家公司已经亏损了约1.885亿美元。该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交付Nikola Tre电池动力Semi Truck,然后在2023年推出两款燃料电池动力车型。
米尔顿提到的Badger车型的确让市场感到兴奋,但实际上可能不会投入生产。之前该公司在募股文件中表示,将专注于制造Class 8重型卡车,除非找到一家能与之合作的成熟汽车制造商,否则不会生产Badger车型。该公司的一名发言人表示,Nikola不久将宣布一个合作伙伴,但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Nikola在2020年2月推出了Badger电动卡车,希望与特斯拉备受关注的Cybertruck竞争。根据该公司透露的细节,Badger电动卡车将有两种动力配置:燃料电池动力车型或电池动力车型。与Cybertruck的棱角分明和未来主义风格不同,Badger电动卡车采用了更为传统的设计,不过细节也让人印象深刻。
Badger电动卡车每种配置都提供600英里的续航里程,从零加速到60英里/小时需要2.9秒,最大功率为906马力。
紧贴马斯克,声称获1.4万辆氢卡订单
截至去年年底,Nikola拥有大约8600万美元现金。在股票上市之前,该公司已经筹集了超过5亿美元的私募资本,其中包括与意大利富豪Agnelli家族有联系的卡车制造商CNH Industrial NV的1.5亿美元资金。去年,CNH还向Nikola投资了1亿美元现金。
Nikola计划在凤凰城以南建立占地一个10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并从2021年开始生产卡车。该公司预计2027年燃料电池动力卡车的产量达到三万辆,2028年电池动力卡车的产量达到1.5万辆。
该公司的Class 8电动卡车引起了卡车行业的极大兴趣。尽管该公司鼓吹获得了1.4万辆燃料电池动力卡车的订单,折合成销售额约为100亿美元,但这些交易远未完成。该公司在4月份告诉潜在的投资者,正在与车队等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希望将预购订单转换为有约束力的合同并支付定金。
那么,为什么这家公司的车型引发了卡车行业如此强烈的兴趣呢?答案在于这些卡车提供动力的方式:氢燃料电池或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根据该公司的说法,其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四倍。从理论上讲,与由锂离子电池驱动的同类汽车相比,该公司的电池将让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一倍。该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一个加氢站网络,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卡车补充燃料,从而节省大量时间。理论上而言,没有全尺寸电池那么大的重量,燃料电池动力卡车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
现年38岁的米尔顿最近表示,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超过特斯拉的马斯克,而他是其中之一,该言论引发了媒体的关注。米尔顿在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他认为特斯拉是Nikola的竞争对手。
特斯拉和Nikola都提供电动卡车,但后者认为能源网络比卡车更重要。米尔顿说,氢的生产效率一直在稳步提高,成本不断下降,这将让氢燃料卡车比在城市充电的电池动力卡车具有优势。
米尔顿表示,Nikola的另一个优势是,该公司的卡车比特斯拉的卡车更轻,运行成本更低,尽管Nikola具有这些优势,但并非没有遇到挑战,以多快的速度铺开氢能源网络将决定公司的成败。
随着Nikola股价大涨,公司市值急剧上升,米尔顿也像马斯克一样,个人财富大幅增加。不过在创立Nikola之前,米尔顿已经经历过两次创业的失败。
在亚马逊成为知名公司之前很长时间,米尔顿就创立过一家名为Upillar的电子商务公司,访问量很快就达到每个月8000万,不过公司耗尽了现金,只能关门,米尔顿也变得一无所有。
后来米尔顿又创立了一家名为dHybrid的公司,对柴油发动机进行改造,以降低燃料成本并减少尾气排放,该公司还与一些卡车公司签订了超过1亿美元的合同,但在公司引入一家投资者后,该投资者抢走了公司的知识产权,目前双方仍在诉讼之中。
现在,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分别成为两家美国电动汽车公司的名称,而且都在生产电动卡车,作为特斯拉和Nikola的负责人,马斯克和米尔顿将不断地被人们拿来比较。像马斯克一样,米尔顿的推文也引发了公司股价的波动。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股价大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标准普尔指数决定把特斯拉纳入标准普尔300的数据当中,这一决定也就是间接性的肯定了,特斯拉在股票市场中的重要位置也从侧面的印证了,特斯拉确实是属于蓝筹股,而且在未来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当中,特斯拉的公司将会有很大的进步要知道,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的龙头企业在上市之初也是受到很多质疑的,但经过这两年特斯拉,无论是在业绩上,口碑上,还是在所公布的数据上都成为了,让人们能够去认真对待的一家公司。
还有一点我们必须要重视,特斯拉公司在我国已经有了全面国产的打算,并且这一打算正在逐步的实施,虽说特斯拉在我国进入市场之后确实,在价格方面让消费者感到了自己被割了几次韭菜,但是也正是因为特斯拉的定价越来越亲民的缘故,这也就注定了特斯拉在未来的业绩当中能够始终占据着一个主导的地位。
在国外市场上得到了标准普尔的背书,在国内市场上又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并且在整体的金融市场当中,并且让投资者看到了,这只大蓝筹股大有作为基于以上的几点原因,也就造成了其大涨的主要原因,特斯拉确实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但是我认为现在的阶段,这支股票的股价还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开始而已,要知道今年的特殊时期,特斯拉依然逆势上扬。
另外,除了美股,原油市场也遭到重挫。纽约商品交易所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下跌3.01美元,跌幅7.6%,收于每桶36.76美元,创近三个月以来的最低收盘价。伦敦洲际交易所作为全球原油价格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23美元,跌幅达5.3%,收于每桶39.78美元,创近一个月以来的最低价格。
此外,近期软银也承受了较大压力。日本股市中的软银股价下挫7%,分析认为,如果软银要减少这些看涨赌注的损失,美股科技板块就可能会失去部分动力。
进入2020年下半年,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丰奥威”)亮点频现,子公司获特斯拉1.2亿特斯拉配套商订单、私募基金重仓买入、获得北向资金青睐逆势加仓、万丰钻石飞机与中国民航大学签署协议开展合作……这些利好的背后有怎样的支撑,万丰奥威在第四季度又将有怎样的表现?
资金流向暗潮汹涌蓄势待发
10月17日,万丰奥威公开了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的总资产为1590232.40万元,调整前较上年同期增长13.68%,公布的前十名股东名册业发生了改变,意味深长的是, 华鑫信托、陕国投以及长安信托等信托计划均不在列 ,前十大股东名册新增股东有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及备受瞩目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
同时, 北上资金大额增持万丰奥威 ,使其在近期市场震荡中成为一股向上的逆流。
9月的市场依旧呈现震荡波动趋势,在9月的第四周上证指数下跌3.56%,深证成指下跌3.25%,创业板指下跌2.14%,根据Choice数据显示,9月第四周连续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北向资金对992只股票进行减仓,对459只股票进行加仓,而万丰奥威位列北向资金加仓股数前十。在一周的时间内北向资金对万丰奥威增持2564.19万股,最终持股量为6520.05万股,最终的持仓市值为4.58亿元,占流通股的比例达到2.98%,北向资金的加仓也显著带动了万丰奥威股价的提升,其在9月第四周的涨幅为4.31%。
主营产业“双引擎”各自展现强劲动力
自半年报提出 汽车 零部件和通用航空“双引擎”发展战略格局以来,万丰奥威两大主营产业日益呈现出“两翼齐飞”的高速增长态势。
汽车 零部件领域,特斯拉产业链红利持续爆发 。作为全球知名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万丰奥威上半年在公告中表示,其子公司上海镁镁合金压铸有限公司、无锡雄伟精工 科技 有限公司以及万丰镁瑞丁控股有限公司相继获得特斯拉一级供应商项目定点函,金额总计达 4.6亿元。据悉,其配套份额仍在进一步提升,以上一系列合作的达成锁定了万丰奥威在特斯拉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位置,为其进一步占领崛起中的新能源 汽车 领域市场份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三季度,特斯拉总共交付了13.93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逾53%,再次创下新高,且这个成绩高于此前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3.7万辆。瑞信、高盛等机构持续看好特斯拉销量,可以预见,四季度市场中万丰奥威这样的“特斯拉”题材股票将继续受到追捧,其市场表现令人期待。
另一方面,2020年,万丰奥威在通用航空领域的布局已初显形势,在行业中发挥了其核心竞争力。此前,万丰奥威购买万丰飞机工业有限公司55%的股权,新增了通用航空飞机制造业务板块,通过总览布局通用航空产业,打造“通用航空+”的产业模式,从现有 汽车 零部件产业向飞机整机及核心技术生产转型升级,万丰飞机不俗的盈利与其核心技术优势将加快推进万丰奥威转型的进程。
继2020年3月万丰奥威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拿下全国Top1航校的购机订单后,9月,万丰奥威再度与国内Top2 的中国民航大学达成深度合作,并签订了钻石DA40NG的购机协议,同月与四川龙浩飞行驾驶培训有限公司签署钻石DA40NG采购合同。
2020年, 万丰钻石飞机抢占的市场份额飞速增长 ,据透露钻石飞机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1年,在航校的培训飞机中钻石飞机更是一跃占比高达68.5%,其销量的爆发与市场的抢占反映了其在飞机制造领域早已筑起核心技术的领先壁垒。
根据恒大研究院的数据,美国的通用飞行时长在2016年就已经达到2480万小时,而中国在2017年的通用飞行时长仅有81万小时,这意味中国的通用航空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不可量化的市场前景,从通用航空的市场空间来看, 中国通航飞机销售规模可达每年300亿元左右 ,而万丰钻石飞机凭借其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的先发优势,未来大有可为。
广告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