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一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的疫情阻击战已经在祖国神州大地打响。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众多上市公司积极参与防控疫情行动中,掀起了一场爱心捐助接力赛,唱出了志援疫情的最强音!
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共有阿里、腾讯、恒大、融创等上百家企业驰援武汉,捐款的总额也超过了150亿元。另外,也有很多企业进行了二次甚至是三次捐赠,并且有许多新的企业加入到捐赠阵容中,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一定能携手战胜病毒。
据《中国经济周刊》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8日上午,已有近200家企业紧急驰援,捐钱、捐物、上线疫情服务平台,一起为战胜这场疫情而努力。目前累计捐赠金额超过50亿,捐助过亿的企业有20家。其中,阿里10亿、腾讯3亿、百度3亿、美团2亿、恒大2亿、招行2亿、吉利2亿,格力1亿、快手1亿、飞鹤1亿、碧桂园1亿、万科1亿、融创1.1亿、好未来1亿、携程1亿、伊利1亿、美的1亿、劲牌1亿。金光集团1亿。
所有统计在列的157家参与捐赠武汉的科技企业名单如下:
阿里巴巴、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国家电网、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美团、华为、新浪、中国移动、快手、好未来教育、美的集团、浙大联合、拼多多、拉卡拉、搜狗、搜狐、WarGaming、中国电信、东风汽车集团、盖茨基金会、水滴、OPPO、vivo、新华三H3C、中国联通、雅迪集团、中国三星、东软集团、新东方、唯品会、顺丰、千方科技、通用电气GE、中国铁塔、中国一汽、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华电、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国家电网、IBM、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东方日升、中国化工、国家能源集团、中化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华电、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电科CETC、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兵器装备集团、国机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发、中汽中心、长城汽车、三六零、乐信、现代汽车集团、小米集团、韩国SK集团、科大讯飞、哔哩哔哩(B站)、猿辅导、斗鱼、华米、TCL、浙江大华、用友集团、虎牙直播、中国信科集团、新氧科技、晶澳科技、联发科技、贝壳找房、京东方、奥克斯、松鼠AI、宁德时代、爱奇艺、中软国际、火币集团、金蝶软件、特斯拉Tesla、杭州顺网科技、陌陌科技、欢聚集团、A.O.史密斯、丰田汽车、奔驰汽车、海尔集团、捷豹路虎、福特汽车、3M中国、Qualcomm高通、英特尔、三七互娱、创维集团、 *** 科技、苏宁集团、深圳传音、ARM中国、博世中国、广汽集团、宝马汽车、日产汽车、高德红外、金山软件、京东集团、裕同科技、掌趣科技、恺英 *** 、安捷伦科技、佳能、戴尔科技集团、中国惠普、盒子科技、联想集团、掌阅科技、久其软件、途游游戏、酒仙 *** 、51WORLD、兴业科技、创新工场、松霖科技、鸿远电子、58同城、人人视频、松下电器、eBay、武汉多比特、闪送、索尼、微软中国、努比亚手机、黑鲨手机、启明星辰、创梦天地、中手游、魅族科技、波音Boeing、一点资讯、同方股份、格兰仕、神州数码控股、中科曙光、华云数据、海康威视、浪潮集团、华大基因、海信等
此外,万达、龙湖、龙光、旭辉、绿地、佳兆业、新城控股、金科股份、新世界中国、中梁控股、敏捷集团、正荣集团、融侨集团、花样年、中南集团、卓越集团、滨江集团时代中国、京投发展、阳光城、弘阳、融信、海伦堡、奥山集团、世茂集团、蓝光发展、润江集团、华宇集团、美的置业、祥生集团、大华集团、荣盛集团、建业集团、中洲控股、远洋集团、中国奥园在内的房企,也纷纷宣布向武汉及其他感染疫情地区捐款。
截至1月27日,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武汉分行、光大集团在内的15家国内银行共计捐助金额超过6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7家券商向武汉捐出1.755亿元。包括银河证券、安信证券、天风证券、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华林证券、国信证券、华安证券、招商证券、红塔证券、兴业证券、光大证券。共有超过30家基金公司累计捐赠款项和物资超过8000万元。包括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华安基金、上投摩根基金、汇添富基金、睿远基金、中信保诚基金、金鹰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富国基金、兴全基金、大成基金、华商基金、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浦银安盛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东方红资管、平安基金、博时基金、长城基金、信达澳银基金、中融基金、泓德基金、银河基金等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与武 *** 民共抗疫情,感谢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对湖北、对武汉的大力支持!
转载:创作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021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已经不再是最开始那个“菜鸡互啄”的竞争格局了。
随着新能源 汽车 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脚步加快,消费者对于新能源 汽车 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踩下油门能够往前挪的“合法代步车”。更多层次、更高端的需求浮出水面,加上5G技术在底层的铺垫,让 汽车 出行的未来变得更具想象力。
这就要求相关车企需要发展处更多层次、更加丰富和人性化的玩法,满足市场多变的需求。 与之相对应的是“软件定义 汽车 ”浪潮下,上游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定价权越来越强大,传统车企一级供应商的蛋糕正在被抢走 。
于是我们看到, 2021难新能源 汽车 的“智能化”战争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
国内少数能为智能座舱环节提供英伟达芯片算力支持的德赛西威年内已经上涨了接近50%,以 汽车 安全、智能驾驶、新能源 汽车 动力系统为主营业务的均胜电子上涨了11%, 汽车 芯片公司格林美23%,自研IG *** 芯片和解决方案的比亚迪涨了25%,蔚来27%,小鹏 汽车 31%,特斯拉20%……
当然也有一些个股,在沉寂许久之后,突然在2021年出现了一波爆发行情 。例如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这家公司——英恒 科技 。
气氛突然“妖”了起来
英恒 科技 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在2018年登陆港交所。
从2018年上市至今,这家公司一直表现平平。可是时间来到2021年开盘的之一天(1月4日),这家公司的股价开始逐渐上涨, 接着在最近2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暴涨75%,全年涨幅被一下从50%拉高到175% 。
从消息面上看,似乎逻辑并不清晰。
该公司主要为 汽车 行业的原设备制造商及其供应商提供用于新能源、车身控制、安全及动力传动系统的关键 汽车 电子部件解决方案。
主营业务上,公司切入的赛道中,有3条黄金赛道 。公司是 汽车 芯片厂商英飞凌在中国更大的销售商,基于英飞凌的 汽车 芯片提供 汽车 电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公司进行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投资和开发,主要是在ADAS算法上,主要合作伙伴是北汽;公司还在进行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控制单元的研发。
英恒 科技 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公司从英飞凌(以及其他半导体公司)手中采购半导体产品,然后 基于这些硬件设计一套解决方案,将方案外包EMS代工厂制造成相应的印刷电路板,最后按加成定价模式销售给下游OEM厂商 。
这些下游的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北汽、广汽等。
英恒 科技 的客户中,包含部分特斯拉概念公司,比如宁德时代、华域 汽车 等, 但并不直接包含特斯拉 。所以客户销量和市值爆发带来上涨行情的这条逻辑,并不清晰。
切入黄金赛道,但影响有待观察
再从公司主营业务的进展上看,也很难发现什么端倪——尽管公司切入的黄金赛道有3条之多,但公司在这些赛道上的进展,似乎都难言利好。
奥迪、福特部分工厂因 汽车 芯片供应短缺,于1月18日起停产。此前丰田 汽车 、菲亚特克莱斯勒 汽车 、日产 汽车 等公司也已宣称,由于芯片短缺,将在1月份减少生产。更早之前,去年12月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也因芯片问题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
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企业基本垄断了车用级半导体市场,这些头部半导体企业占据中国相关市场超过九成份额。而英恒 科技 是英飞凌在中国市场的更大 *** 商。
随着需求激增、境外供应不足致产品涨价, 汽车 芯片的“国产替代化”被推到风口浪尖,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产品销售的量价齐升。这也意味着下游的OEM厂商很可能会被迫转向其他的 汽车 芯片供应商。
芯片的短缺,对于上游的英飞凌来说是一个可以实现量价齐升的利好,但对于下游的经销商英恒 科技 而言,可以拿到的货源不仅会越来越贵,而且数量很可能跟不上国内OEM厂商的需求,因此难言利好。
英恒 科技 的另一个黄金赛道,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2021年智能驾驶领域异军突起的趋势,已经是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共识。智能驾驶是实现出行场景智能化的绝佳平台,有无限的潜力。
一些老玩家谷歌、Uber、百度、特斯拉都在积极推动智能驾驶方案的落地,据说特斯拉将在年内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新玩家诸如华为、蔚来、小鹏等也在加速崛起。
英恒 科技 也已经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新能源 汽车 和ADAS产品的研发,其中,用于实现自动化代客泊车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已经获得北汽新能源的正式采用。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传感器,在 汽车 行驶过程中随时来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系统的运算与分析,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 汽车 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算法。
可问题在于,这一自动驾驶产品投入量产的时间表,是在2022年。提前一年开始资金布局,对于投资者来说算不算太早,见仁见智。
在看看动力电池赛道。 公司除了锂电池新能源 汽车 控制单元的研发,还在着手开发氢燃料电池控制单元 。
2020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创下 历史 纪录。这其中,大部分是纯电动 汽车 的贡献,其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
中国 *** 已经就积极破解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化、商业化难题做出了积极表态,但氢燃料电池车在2020年仅卖了1177辆,与2019年的3018辆相比,下降了56.8%。
因此,锂电池是目前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的主流路径,而氢燃料电池仅仅是锂电池替代方案中的一个。
英恒 科技 虽然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这几家动力电池巨头的供货商,但公司2020H1财报显示,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在当期同比依旧下降了76%。
另一方面,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控制单元仅仅完成了前期技术的开发,最近披露的进展,是已经“向中国更大的氢燃料电池新能源 汽车 制造商交付了首批样本”,看来距离量产要有一段时间。
业绩增长预期带来的资金流入?
英恒 科技 上涨的这波行情开始于20天之前,即2021年1月4日。
资金面上, 在这20天内,法国巴黎银行是公司股票更大的买家,买入数量明显高于排名第二的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共计净买入超过3500万股 。从资金流向和股价走势上看,推测巴黎银行,在1月4日~15日之间分批买入。
不断推高的股价和新能源 汽车 赛道的火热,带动了投资者的情绪 ,于是在几天内,包括新鸿基、广发、中国银行和其他一些机构散户的买单,大幅推高了公司的股价,造就了这一次2天涨75%的股市“奇观”。
然而在股价上下波动的干扰中,二级市场的定价终将回归到业绩的因素上。
从2019年到2020年,公司的业绩数据出现了一些回调。 2020H1,公司营收同比下滑了20%,毛利同比下滑2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8%,毛利率略微下滑了1个百分点 。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受到新冠疫情、整体市场疲软拖累,以及公司新能源 汽车 业务主要的自主品牌客户销量下跌的影响。
公司新能源 汽车 业务的收入下滑尤为明显,2020H1营收为1.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了76%。
不过在现金流量表中, 十分值得肯定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逆势增长了176.37%至1.14亿元 。尽管公司没有在当期财报中披露经营活动现金流暴涨的原因,但对于公司而言,这似乎是经营改善的积极信号。
英恒 科技 的业绩目前还不算太突出,但这家公司的前景值得期待。公司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公司 2019年有547名研发人员 , 研发费用占2019年营业额的6.6 % ,高于2017年的5.1 % 和2018年的5.9 %,2020H1 拥有79项注册专利和118项软件版权 。
券商预计英恒 科技 2020~2021年营收分别为 23.45亿和28.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和1.83亿元 。
从估值上看,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英恒 科技 的这一波上涨行情。
与专注于新能源 汽车 “电子化”的竞争对手相比,此前公司的估值处在较低的水平。选择同样专注于 汽车 新四化的德赛西威、部分业务是智能 汽车 互联的东软集团、业务涵盖 汽车 电子连接器和车联网的得润电子、以 汽车 安全和智能驾驶和新能源 汽车 动力系统为主营业务的均胜电子作为对标企业。其中得润电子和均胜电子的TTM市盈率为负,仅作为参考,不做重点对比。
横向对比,从毛利率和净利润上来看,英恒 科技 和德赛西威相当,远高于东软集团;但是从截至2020年9月份的市值和动态PE估值来看,截至英恒远低于东软集团和德赛西威。
纵向对比,英恒 科技 和德赛西威,二者毛利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英恒的营收是德赛的43%,利润是德赛的40%,然而市值只有德赛的5.5%。英恒 科技 和东软集团,营收是东软集团的27.6%,但英恒的净利润远高于东软,是东软的317%,然而市值仅为东软的14.3%。
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对比公司的指标,2021年的上涨行情开始之前,英恒 科技 在市值和PE估值方面均处于严重低估状态。如果将公司2021年的业绩增长纳入考量,那么公司在2021年的总市值,用当前估值水平计算,得出的股价将会大于现在的水平。
所以在这一波爆发之后,公司的股价会怎么做,就要视乎即将公布的2020FY业绩能不能为投资者带来一个符合预期的数字了。
5G已来,哪些应用领域将率先爆发,成长为千亿新市场?
“在5G提供了 *** 基础设施、汽车电子软硬件普及、电动汽车加速发展这三大基础之上,车联网已成为确定的机遇,爆发在即。”中阅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孙建波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首先阐述了看好车联网的逻辑。
在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秘书长庞春霖等多位业内专家看来,车联网涉及人、车、道路等多重参与主体。其中,传感器等智能硬件、通信 *** 、灵敏算法等新技术和产品都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在产业链爆发顺序上,国金证券等机构认为,电动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是半导体产业的驱动力“三部曲”。
机遇当前,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电子元器件,再到车载终端,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早已“阳谋”车联网。比如,上汽集团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车联网等领域全面出击,闻泰科技专攻汽车电子元器件,北斗星通从导航切入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座舱方向。
完善三大基础
工信部2月19日发布《2019年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要点》,提出适时发布5G系统部分毫米波频段使用规划,引导5G系统毫米波产业发展。此前,工信部已经给车联网划出了专用频段。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5G全力奔向商用,车联网成为确定机遇,爆发在即。
孙建波向记者阐述了看好车联网的逻辑:一是 *** 基础设施,5G使得车联网的信息传输得以实现;二是汽车电子软硬件开始普及,半导体技术发展带来了传感器、芯片等硬件价格下降,移动互联网使得应用更加普及,汽车电子软硬件进入大规模应用期;三是电动汽车的加速发展,使得车联网具有了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基础。有了这三大基础条件,人、车、外界(如路面)才能实现高效的信息交互,如此车联网才能发展起来。
庞春霖进一步强调了5G的重要性:5G对于车联网的重要性体现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信息传输从根本上突破了时间、数量、空间和角色上的限制。因此,5G技术可成为未来车联网三大系统(融合感知系统、信息交互系统、智能计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基础。中科院微电子所副研究员王云也表示,在汽车电子已经比较成熟的情况下,5G将解决车联网对通信 *** “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关键要求。
那么,本轮车联网行情是否会重蹈2015年的覆辙——喧闹过后“一地鸡毛”呢?孙建波认为,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程看,在具备了基础条件后,可以诞生更多的应用和需求,从而让产业形成正循环发展。
“一旦科技消费品的渗透率达到10%,对经济影响会逐步显现,行业也会进入快速爆发阶段。”孙建波强调了电动汽车对车联网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电动汽车也会遵从这一规律,3年以后进入爆发期给车联网带来更多动能。记者查阅得知,中国新能源汽车2018年销量为125.6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4.4%。有机构预测这个比例将在2019年达到6%,2020年达到10%。
庞春霖则显得比较谨慎,他认为全面的车联网爆发应该是在2025年至2030年间,爆发的标志就是5G技术的正式商业化应用完成。
“当然,如果基于5G的个人终端车联网模块推广顺利,爆发还会提前。”王云则从技术指标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提出入网比例的概念,“比如,或许入网比例达到50%,就意味着车联网爆发。”
寻找确定性刚需
车联网已经成为全球热点。赛迪的车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全球车联网高速发展,当前全球联网车辆已经达到9000万辆,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至3亿辆左右,2025年则将突破10亿辆。目前,中国、俄罗斯、西欧和北美等地70%以上的新组装车辆都已配备互联网接口。
在政策推动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迎来快速发展契机。2018年11月,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接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暂行)》,给车联网划出专用频段。同年12月,工信部制定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此前,工信部、发改委等先后发布了《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多项政策。
在车联网爆发前夕,寻找到确定性的刚需,才能真正把握住投资机遇。孙建波认为,刚需是市场和行业自发发展、选择出来的,他现在只关注充电、电池、电子服务等领域,车联网应用应该交给市场和用户来选择。
结合产业经验,庞春霖则认为,车联网最核心的部分是可支持机器和机器之间信息交互、传递和决策的智能硬件(感知+计算+执行)、通信 *** (短时延、高带宽、大容量)和灵敏算法(包括云计算、中央计算、边缘计算)等,这些有别于传统技术领域的新兴技术和产品都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王云则进一步点出了车用传感器、C-V2X通信技术、边缘/云计算、车联网信息安全、高精度定位、语音识别技术等具体领域。
针对2019年的产业动向,庞春霖认为,特定应用领域和通用车辆领域的自动驾驶L3级都应该是车联网务实的应用领域,并可在商业化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悉,按照相关部署,TIAA和中国信通院在2018年已经完成智能交通无线电研究实验,可支持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应用频率和农业直联通信实验(频率5915-5925MHz),这也将加速车联网商用步伐。
资本和巨头竞入
风口之上,资本加快跑马圈地,初创公司频获融资。蘑菇智行近日表示完成了1.2亿美元的A轮融资。据悉,该融资由腾讯领投,京东、黑马纵横等共同参与投资。蘑菇智行主打移动互联网车载智能设备,提供车联网解决方案。
无人驾驶更是备受资本青睐。2月13日,无人驾驶初创公司图森未来宣布,其于2018年底完成9500万美元D轮融资,此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在此之前,美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Nuro也获得了软银旗下愿景基金的9.4亿美元融资,此前该公司已获得亚马逊、红杉资本等投资超过5亿美元。
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巨头早已竞相入股车联网。凭借其自动驾驶开发平台NVIDIA DRIVE AGX Xavier,芯片巨头英伟达的朋友圈中不仅有特斯拉,还囊括了国内的小鹏、奇点、一汽、沃尔沃等互联网造车公司和传统车企。
BATH(百度、阿里、腾讯、华为)早已深度布局车联网领域。阿里在2018年秋已经公布了大规模的车路协同计划。在2018年10月18日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马化腾公布了腾讯做车载微信的消息,腾讯将车联网作为产业物联网的重要切入点,并制定了智慧出行战略。
在无人驾驶领域,百度已经是实力不俗的“老手”,百度在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称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取得了技术和商业化上的突破性进展。华为也将车联网视为新赛道,在2018年6月发布了IoV平台,致力于打造连接人、车、路和其他事物的全连接智能世界。
不同于以往的“颠覆”,科技公司正在与传统车企融合发展。今年2月初,广汽集团宣布将与腾讯展开合作,共同投资10亿元设立移动出行项目平台公司。据悉,除了广汽集团,腾讯还与长安汽车、宝马、一汽、吉利控股、比亚迪、东风等展开深度合作。凭借Apollo平台,百度与奇瑞、现代、奔驰绑定。落子车联网,除了AliOS,阿里还与上汽合作孵化了斑马 *** 。
A股公司百舸争流
在国金证券看来,电动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是半导体产业的驱动力三部曲,至2025年,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的年复合成长率至少为11%至13%,远高于产业4%至6%的年复合增长率。
机遇当前,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早已“阳谋”车联网。作为中国汽车巨头,上汽集团在车联网领域四面出击。2018年3月1日上海市发放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成为之一批获得拍照的公司。与阿里合作的斑马 *** 备受行业好评,已经进入荣威、名爵、大通、东风雪铁龙、福特等品牌中。
汽车电动化,功率器件迎来发展良机。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在功率器件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法拉电子是新能源车用薄膜电容器龙头,公司“东孚扩厂项目”已于2017年完工,一期规划有配套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全球趋势。Yole预计到2021年,中国的ADSA(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与自动驾驶市场将达到426亿元,年均增长67%。上市公司层面,欧菲科技积极布局汽车电子,主要产品包括智能中控系统,倒车影像、360度环视系统及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ADSA产品及车身电子。1个ADSA平均要配备5个摄像头,包括1个后视摄像头和4个环视摄像头。车载镜头需求大增,联创电子在2016年就做进了特拉斯的供应链,目前公司已经给特拉斯、英伟达、Mobileye等合计研发了20多款车载镜头。
无人驾驶前夕,地图、定位导航类上市公司将率先发力,北斗星通、中海达、超图软件、振芯科技等已受到市场关注。北斗星通投融资部投资总监高建宇表示,未来两年是5G及车联网标准等智能网联重点基础支撑技术标准落地的窗口期,北斗也将于2020年完成布局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标准。
高建宇介绍,北斗星通已经从导航切入了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座舱方向,公司从2010年收购深圳徐港就开启进军汽车电子,之后先后收购、投资了深渝北斗、德国in-tech公司、斯润天朗、江苏泽景、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并组建了汽车电子研究院。记者查阅发现,就在2018年底,北斗星通定增募资不超过10亿元,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产能改扩建等项目。
5G助推车联网快速发展,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和OEMs(汽车整车制造商)公司都已经重金埋伏。在车载端,高新兴的前装车载终端T-Box(远程信息处理器)已经入选比亚迪供应商采购清单,后装终端OBD(车载诊断系统)主要专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进入吉利、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大厂。在上游车载芯片领域,作为LTE-V(车间信息交互)标准制定的主导推动方,*ST大唐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LTE-V车联网综合解决方案,还与高通合作研发基于蜂窝车联网芯片组。
国金证券认为,2019年起, *** 端是中期车联网更大投资机会,这主要包括路测单元RSU、符合车联网标准的通信基站和边缘数据中心等。*ST大唐、东软集团等均可提供相关的通信终端产品,中兴通讯已经可提供测试用基站。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5G已来 车联网爆发在即)
券代码
证券简称
最新价
涨跌幅
关联原因
所属其他概念
咨询
1 300456 耐威科技 44.97 2.18% 国内领先的导航产品厂商;增收购全球领先的MEMS芯片制造商。 物联网,芯片国产化 22次
2 300036 超图软件 16.15 1.57% 公司是国产GIS基础平台软件的领军者,一直稳居国 GIS基础平台市场份额之一;布局的云服务生态链,包含了云使能(Cloud-Enabled)GIS 平台、私有云服务和公有云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三个层面;收购南京国图布局不动产登记系统市场;获得军工二级资质 大数据,云计算 169次
3 002766 索菱股份 33.73 1.23% 专业从事车载信息终端(CID)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营多媒体导航车载信息终端、智能化车载信息终端。A股唯一车载终端机标的,以切入车辆网领域 车联网,无人驾驶 93次
4 600990 四创电子 78.52 1.12% 国内雷达龙头企业,测雨雷达1/3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产品通过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认证。四创电子是目前中电科38所唯一上市平台, 低空飞行,军工,量子信息 68次
5 002413 雷科防务 11.47 1.06% 制造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雷达及配套设备;7.3亿购理工雷科,跨界导航雷达;国内更大的冰箱,空调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生产厂商;收购西安奇维科技,扩大公司军工电子信息业务。 地热能 222次
6 002405 四维图新 18.61 1.03% 导航电子地图国内龙头,包括车载导航,消费电子导航,国内之一;与东软集团、盈方微合作发展车联网。 车联网,军工,特斯拉,无人驾驶 379次
7 300177 中海达 13.62 0.81% 公司目前已推出全系列北斗产品,随着北斗系统及北斗芯片的成熟,公司可于2013年大规模向市场推广北斗测绘、地理信息及系统工程 车联网,无人机,无人驾驶 91次
8 300045 华力创通 14.05 0.79% 公司投资北斗/GPS兼容型卫星导航模拟器产业化项目,首批量产型北斗/GPS民用产业化SoC芯片如期下线,完善了北斗卫星导航民用产品线 无人机,虚拟现实 71次
9 600118 中国卫星 33.00 0.64% 公司积极推进北斗二代典型示范工程项目,针对特定用户的集中采购招标项目全力推进多款北斗二代地面终端产品的研发工作 军工,中字头 288次
10 300101 振芯科技 17.82 0.39% 公司主要从事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关键元器件、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 安防,物联网 185次
11 002446 盛路通信 21.72 0.32% 通信天线、特种天线领先制造商;7.5亿收购民营军工电子资产,专业从事微波电路及其相关组件的设计、开发。 4G,5G,车联网,无人驾驶,移动支付 108次
12 002465 海格通信 11.71 0.26% 是我国军用无线通信、导航装备 更大的整机供应商,是行业内之一家通过军方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核的通信整机厂家 军工 165次
13 000058 深 赛 格 10.45 0.10% 赛格导航是中国更大的车载导航终端制造商和汽车在线运营服务商之一,布局车辆网;深国资旗下电子专业市场龙头;积极发展互联网平台、供应链金。 电商,电子元件 141次
14 000670 *ST盈方 -- -- 国内领先的高性能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公司;开拓数据中心、车联网、北斗设备业务;与北京微电子合作研发iMAPx系列芯片、北斗一代二代、北斗授时、星光成像系列芯片;携手四维图新,合作车联网业务;通过与腾讯合作开发用于Ministation 的芯片,成功切入 VR 硬件的核心元器件供应体系。 车联网,ST股,虚拟现实,芯片国产化,智能穿戴 44次
15 002383 合众思壮 -- -- 公司拟作为中关村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主要承担投资、建设北京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项目的工作 车联网 95次
16 300053 欧比特 12.78 -0.08% 国内航空航天控制芯片龙头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高可靠嵌入式SOC芯片及系统集成的骨干企业之一,是我国核高基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制企业之一;定增2.5亿进军卫星应用领域;5.25亿收购铂亚信息,进入人脸识别; 集成电路,人脸识别,芯片国产化 154次
17 600435 北方导航 15.37 -0.32% 2012年,公司收购华北光学军品二、三、四级配套产品及军民两用技术产品相关资产,成为当前中国A股市场中首家完整意义上的军品上市公司 混改,军工,梧桐树 386次
18 002151 北斗星通 30.82 -0.42% 公司是国内之一家获得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授权分理服务单位称号的公司,在北斗行业应用中具有先发优势 军工 126次
19 002052 同洲电子 9.93 -0.70% 主营卫星电视用户终端设备,有线电视接入设备,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北斗导航系统民用化的先驱 三网融合,智能电视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