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稳步增长、城镇化持续推进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处理需求日益旺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是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保障。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全社会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水平,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的有效举措,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垃圾处理主要上市公司:绿色动力(601330)、维尔利(300190)、瀚蓝环境(600323)、中国天楹(000035)、旺能环境(002034)、东江环保(002672)
本文核心数据:生活垃圾产生量、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收运能力
1、中国生活垃圾逐年增加,仅实现七成分类收运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3560.2万吨,处理量23487.2万吨,处理率达99.7%。中国200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攀升,从2013年的16148.8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23560.2万吨。
然而数据数据显示“十三五”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才达到50万吨/天,粗略估计,截止2020年底,全国一年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仅有18250万吨,仅实现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的七成分类收运。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且人口增长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城镇人口逐步集中,伴随而来的就是越积越多的生活垃圾。大量的生活垃圾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垃圾处理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而垃圾处理的基础建立在分类收运上。
2、“十三五”生活垃圾处理发展回顾
——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超过127万吨/日
“十三五”期间,各地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开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行焚烧处理,进一步健全收运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处理结构明显优化,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2019年12月1日起,《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正式施行,46个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截止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6.6%。
——待改善的问题:“分类与收运”是重点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超过127万吨/日),垃圾处理结构明显优化(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约45%),在此背景下“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重心将转向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建设。
当前,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还存在处理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存量填埋设施环境风险隐患大、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全国约50%的城市(含地级市和县级市)尚未建成焚烧设施,大多数县城焚烧处理能力有较大缺口。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约50%,有较大提升空间。中西部地区无害化处理能力依旧不足,西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于30%,远低于“十三五”相关规划提出的70%目标要求。
从生活垃圾收运情况来看,目前除46个重点城市外,大多数地级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有待建立。
2020年12月4日,住建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就《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政策解读。住建部介绍,我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7700多万家庭,居民小区覆盖率86.6%;46个重点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已从2019年的3.47万吨/天,提升到6.28万吨/天,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为30.4%;有15个城市达到或超过35%。除46个重点城市外,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并全面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十四五”生活垃圾处理发展重点
——以“分类”和“收运”为核心
“十四五”时期,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根据《“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以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着力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城镇生活垃级分类和处理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分类授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级处理系统,为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促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到2025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级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鼓励其他地区积极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覆盖水平。支持建制镇加快补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设施短板。。
——专项资金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2021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办法称,要加强和规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提高中央资金使用效益,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的积极性。针对污水和垃圾处理,本专项将重点支持各地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城镇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资金支持标准中有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项目,按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分别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45%、60%、60%控制,单个项目支持金额原则上不超过5000万元,重大创新示范项目除外。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碳中和利好的股票有: 富春环保(股票代码:002479)、福建金森(股票代码:002679)、这将利好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龙头。洲集团(股票代码:300040)、中材节能(股票代码:603126)、绿色动力(股票代码:601330)、宝馨科技(股票代码:002514)、巨化股份(股票代码:600160)等 一、“碳源头”的环节:实现能源结构的改革,推动“低碳”能源,甚至是“零碳”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这个方向上,首先就是新能源的替代优势明显,利好光伏、风电、核电等绿色能源;其次,绿色能源要想加速推广,其传输与储能需求就有望继续释放,这对传输和储能环节的产业链,如:特高压电网、储能等行业。再者,传统能源需求下行,对原有产能的效能要求将逐步提升,相对低效的落后产能将逐步被淘汰,而具备规模效应和资本技术优势的行业龙头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二、“碳应用”的环节: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是核心。这其中包括几个方向:其一,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如:新能源车、新能源电池、充电桩等;其二,传统“高碳排”材料制造业将迎来需求释放与绿色产能升级,整个行业将面临更高的“碳减排”要求,细分领域的龙头标的有望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受益,如:钢铁、有色、化工等细分行业龙头。其三:在整个“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建筑业也有望迎来新一轮结构性调整,低碳环保材料的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建造方式上的革新也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好:环保建材、装配式建筑等方向。三、“碳排放”的环节:环保是核心。“碳排放”环节涉及的行业就很广泛,环保是一个核心的主题。包括:工业废物的处理、垃圾分类,环保设备效能的提升和应用等等。利好垃圾焚烧、环卫电动化、环保设备、节能设备、资源再生等细分环保领域的投资机会。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价是3.06元一升。*的时候,发生在201...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