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的,但涨的速度会减缓。人民币汇率升到6.5时代,下一步持续保持升势应是大概率事件,原因有四。
其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央行外管部门人为干预因素基本排除。在今年十月末,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就曾发布消息称,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陆续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可能性加大,人民币持续升值人为抑制因素基本不存在,这为人民币持续升值营造了有利条件。
其二,中国目前基本摆脱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冲击,经济发展势头在全球首屈一指,而与此相反的是,欧美国家的经济复苏速度较慢,尤其美国疫情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让美元会持续徘徊在弱势通道上。显然,中国由于有基本经济面的支持,人民币汇率还会持续保持升势。
其三,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推升作用的另一因素是11月12日央行、国资委联合举办的主题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更好服务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座谈会,释放出了一系列积极信号:央行表示已联合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等六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政策文件将很快出台。这意味着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离岸人民币市场也将得到大力发展,更将促使在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开放,提高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容量和深度。尤其将会继续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持续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环境,提高人民币跨境及离岸清算效率。目前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人民币国际使用取得了明显进展,人民币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人民币跨境收付占中国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例超过1/3。人民币已加入SDR货币篮子,并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和官方外汇储备货币。
其四,最为重要的是,11月15日东盟十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不仅将推动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也将为促进地区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更将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无疑将成为RCEP的核心,既对RCEP各国经贸往来产生强大的推动效应,让参与各国受益。同时也让人民币在RCEP参与各国的贸易结算与支付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对推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提升以及吸引RCEP各国来中国投资、增加RCEP各国对人民币需求等方面都将带来多重利好,这样的结果也会对人民币汇率持续保持升势带来一定推力。
总之,人民币汇率虽进入6.5时代,但综合考虑进出口贸易前景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后续人民币汇率仍有升值空间,预计人民币升值趋势仍不会改变,但升值速度将有所回落。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了,跌至1美元兑6.99元以下,距离突破1美元兑7元仅一步之遥。短期汇率的核心走势取决于能源价格和对中国房地产繁荣的疲弱预期能否有效逆转。在四季度欧美经济基础,我们需要警惕美元指数进一步上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消极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保持汇率稳定的决心是坚定的,人民币“破7”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并不大,最重要的因素是房地产。在风险酝酿的背景下,反映出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并没有逆转,导致汇率对名义息差的敏感性较去年有所恢复。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是“鹰”,加息步伐升温,情绪释放导致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在中国,疫情再次在多地出现。在“弱预期”比“实际经济”更悲观的情况下,资本外流压力直接体现在财务账户上。金融账户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规模急剧下降。对于中国的出口贸易来说,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不大,但有必要通过适当的贬值来获得出口优势。美国拼命加息是为了缓解国内的通货膨胀危机,但这几年国内通货膨胀一直控制在2%以内,至少账面上没有通货膨胀的问题,所以没有必要频繁加息,其实我们也不必太过惊慌。
人民币仍然稳定,欧元在短短8个月贬值了12%,英镑贬值了14%,日本今年贬值了近20%,人民币实际上还会贬值8%。在这个全球货币体系中,身体存量还是很强劲的,我们不要慌,让欧洲和日本先抖一抖。当人民币贬值时,外国看到现在买我们国家的东西更便宜了,他们会来抢购,至少可以实现薄利多销。但如果你今年想给媳妇买洋货,想送孩子出国读书,那就得考虑了。国内供应链和产业链基本恢复。加上疫情总体好转,中国经济发展良好。香港经济的强劲韧性,自然会使港元保持稳定。
总体稳定,不会有太大波动
整体来看,和任何一次人民币汇率贬值一样,本轮人民币贬值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中国央行此时的举措无疑是海内外关注的焦点。截至9月5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贬值幅度分别达到8.77%、9.03%。中国央行当天公告称,自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这是继4月下调1个百分点以后的第二次外汇降准。
一年之内两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有助于稳定外汇市场信心和预期。

展望人民币汇率的后续走势,除了中国经济复苏情况,美元指数仍旧是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各界的一致共识是,在美元上行势头没有出现明显拐点的局面下,人民币“破7”概率较大,但即便“破7”也不必担忧,因为7是心理上的整数关口,并不是风险阈值。
人民币汇率贬值从来都是双刃剑,在经济不振的背景下,接下来央行如何平衡利弊,各方如何应对,仍将是焦点话题
都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都属于增值状态。但在今年3月人民币汇率下降在6.3上下,而在8月份的时候,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直接跌破到6.92,这是从2020年8月以来汇率最低的一次,而这次人民币汇率下跌根本原因是和美国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今经济全球化,国家的政策在不断进行调整的,一个国家的政策调整也会对其他国家有着影响,美国为了抑制本土的通货膨胀,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这样的货币政策对全球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下跌如此明显。这会对我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小编认为影响有好有坏,汇率的跌涨属于一把双刃剑。首先最大的弊端便是金融市场会波动,尽管它所带来的影响,普通老百姓感觉不到,但是对于资本来讲会出现资金外流的现象。同时进口商品也因为人民币的贬值会上涨价格,其幅度具体有多少暂时还不得而知,但很明显物价的上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不容乐观,成本的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最后直接会反映到老百姓的身上。
当然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美元更加值钱,美国人来到中国旅游将会花费更少的金钱,可能有些人看到这一番言论会觉得对于中国来讲并非是什么好事,反倒是便宜了美国人,但换一个角度来讲,其实也带动了中国的旅游服务业。
小编认为人民币短期内汇率承压力较强,未来究竟会不会继续向下跌破,此时还要考虑到整个市场的大环境。不过大家也无需担心,如果超出了人民币的容忍度和市场适应度,上次 *** 也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推出相关的政策来纠偏。
一是人民币需求下降。由于出口放缓,银行代客结汇有所下降。随着出口放缓,虽然银行即期和远期结售汇仍为双顺差,但顺差规模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一季度银行代客即期结售汇顺差577.49亿美元,比2021年同期的946.54亿美元下降38.99%;338.90亿美元下降71.73%。
二是贬值风险。疫情将对经济产生非常强烈的短期影响。一旦疫情发生后实施隔离和风险控制,外资将不敢投资国内市场。正如中国股市最近几天天天上热榜一样,资金外流也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导致人民币贬值。短期内因素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人民币未来仍有贬值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即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9%到8%。
其次金融市场的“缩表”会加大。从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出情况来看,可以确认目前中美两国的无风险利率逐渐具有可比性,海外资金需要在配置相对安全的美元资产之间进行选择和新兴国家类似的人民币资产。从中资美元债来看,房地产发行的中资美元债占比超过30%。随着后续因缩水还债,净融资转负,整个中资美元债市场缩水,相当于资产外流。
再者要知道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定预期非常重要。对未来的负面预期将抑制居民消费,延迟企业投资,制约经济增长。稳定预期包括两个方面:稳定的经济预期和稳定的政策预期。稳定经济预期,就是让市场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企稳政策预计需要市场充分认识到,我国实施积极宏观政策的态度坚定,宏观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
咨询记录·解于2021-11-14茅台193...
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名单文章列表:1、2020年五大四小发电集团装机容...
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
中信国安(000839)中天科技(600522)新海宜(00...
长江铝锭今日价格后面的涨跌是什么意思?是对长江铝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