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游说公司是干嘛的跟贿赂有差别吗是真的吗(美国的游说公司是干嘛的跟贿赂有差别吗)

2022-08-30 19:21:35 股票 tuiaxc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美国的游说公司是干嘛的跟贿赂有差别吗是真的吗,以及美国的游说公司是干嘛的跟贿赂有差别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美国的游说公司是干嘛的跟贿赂有差别吗是真的吗





个人喜欢叫这类组织游说集团,院外游说集团。院外游说集团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制造舆论,从而影响国会议员或行政官员,以左右国会立法,影响政府决策。因为这种活动经常在国会走廊或者休息室进行,所以被称为院外游说活动。

油画:在众议院的游说活动(1886)

( wikipedia,下同)

在美国,院外游说是一种合法的工作。一般是特殊利益集团聘请某些关系密切的专业人员(通常是律师)来影响国会等决策机构的具体立法。应该说,本身这种游说活动就是比较具有争议性的现象,甚至很多美国自己的新闻媒体或者公众都对此表示反感。很多人甚至将之描绘为贿赂或者勒索的合法形式。

游说者托尼·珀德斯特(左)与前参议员凯恩·哈根(中间)及其丈夫

但是由于游说活动被美国*法院的判例裁决为是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所保护的言论自由而来的一种合法权利,因此虽然院外游说活动受到了非常广泛且复杂的规则限制,如果触犯这些法律可能会受到甚至包括入狱在内的惩罚,院外游说活动的无论是在人数还是在预算的规模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都呈现剧增的局面。发展到今天,在美国首都的华盛顿,2011年的注册游说者的数量是11140名,除此之外估计还有大约9万人的未注册院外游说者。

1998年至2010年美国直接游说情况统计

由于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游说法律和规范,因此有哪些游说集团、他们如何,他们在为谁,以及他们游说的报酬多少的信息,基本上都需要大量披露出来的。目前游说集团主要采取公司的形式进行,也就是问题中所提到的游说公司。当然,有时候代表不同群体的一些组织也会成为游说的主体,但最主要的形式还是游说公司进行游说。根据2010年的统计,美国院外游说集团用于直接游说的花费大约是35亿美元,其中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等行业的院外游说花费最多,大约花费4405909610美元用于游说。这些行业也是精选基金*的来源。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这些行业大约花费了4.688亿美元用于游说。医药行业是第二大游说行业,2010年用于游说的费用大约是4369979173美元,在2009年奥巴马医改法案推动通过过程中这一行业用于游说的费用激增,几乎平均每天会花费一百万美元用于游说。

美国商会会徽

事实上,美国的游说发生在美国包括联邦、州、甚至地方政府等各个层面。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说通常以国会议员为目标,当然游说集团也会努力影响政府官员和*法院法官的任命。

美国医学会会徽

某种意义上,美国的游说活动对于美国的政治制度也会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比如特殊利益集团的游说某种意义上加强了美国的精英集团对于政治的影响力,因此导致美国政治结构出现了某种寡头制的倾向,而普通公民

(对于政治)的独立影响能力则大为减少或者没有了。

虽然我们在前文就已经说过在华盛顿的美国院外游说者的人数大概已经超过了一万二千人,但是真正能够影响美国政治决策的院外游说者和院外游说公司则屈指可数。1998到2010年美国*的院外游说机构是美国商会(United States Chamber of Commerce),游说支出为738825680美元;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游说费用为243277500美元;以及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Company),游说费用为2*80000美元。

通用电气徽章

最后,在美国,游说不等于贿赂。某种意义上,游说是受到美国法律保护和限制的一种活动。事实上,游说受到《游说披露法案(Lobbying Disclosure Act)》、《公共慈善游说法》以及《诚信行为与开放政府行为法》等有关游说的法案限制。游说者在法律与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由行事,但一旦超过这一限制,那就触犯了法律,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美国法律变相豁免行贿受贿,变相豁免政治人物,*企业家等不被送进大牢!如果你不信,那为什么美国200年历史,美国没有这些人入狱的记录 他们都不违法 但另一边是美国的监狱人满为患...哈哈,没钱没权你就坐牢吧,有钱你尽情自由去...

游说行业的存在是美国的制度决定的。在这个制度下,公民到政府那里表达意见是不可剥夺的言论自由,这已经被写在《宪法》第一修正案之中。至于“游说”作为一个行业是如何开始的,还要追溯到美国内战期间。 在内战之前,联邦政府权力非常小,除了一些来找工作的人之外,生意人并不感觉到需要到华盛顿来寻求机会。美国内战爆发后,联邦政府大量采购军火,各地的军事供应商纷纷来到华盛顿找生意。坐落在白宫旁边的“Willard”旅馆也就成为这些人落脚的地方。当时政府还小,各个部的办公地点都在白宫周围。于是,Willard旅馆的大厅(lobby)也就成了政府官员与商人谈生意的地方。因此“Lobby”这个词从名词变成了动词(Lobbying)。在游说行业发展过程中,早年间的说客,多在国会大厦门厅或者议员所住酒店的门厅守株待兔般等着过往议员,向他们进行游说。这类游说活动形成规模后,也有人将“Lobbying”意译为“院外活动集团”。游说在美国也许合法,但说客们的名声不好,所以他们在对外介绍时往往把自己美化成“战略崇拜者”、“政府事务专家”或“公关顾问”。

游说的一般定义是,试图影响政府、立法者或监管机构成员行动、政策或决定的行为。从事游说的可以是个人、机构或者有组织的团体等。游说者可以将游说作为职业,也可以不是,职业说客代表雇用他们的个人或公司。个人或非营利组织也可将游说作为志愿者活动,或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比如一名首席执行官会见一名对其公司项目很重要的代表,或者一名社会活动分子无偿会见一名立法者。一些外国政府和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也常以重金雇用美国前国会议员、前政府官员以及知名的律师、经济学家、公共关系专家进行游说。游说活动说穿了,无非就是在拉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去为说客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作政治陈情,以期影响立法和行政程序。只不过发展至今,美国的游说行业形成规模大、专业性强、收益可观的大产业。从联邦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从医疗、税制、基建、移民到华尔街监管等政策问题,游说可谓无处不在。

美国从事游说的人基本上来自几个行业:离任的政客或者退职的国会或政府工作人员、熟悉立法程序的公关律师、有新闻媒体或者学术研究背景的专业人员。游说者的组织“美国游说者协会”的统计表明,全国一百家*的政府公关公司中间,半数兼为律师事务所。那些具有丰富人脉的政治人物之所以在退休后公开或半公开地为各种利益集团充当说客。无非是冲着游说工作惊人的收入而来。将曾经的人脉关系转化为退休金。比如,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卸任后,曾在一家硅谷风险投资公司担任“合作伙伴”,此后又在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担任董事。

游说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属于特定的游说公司。这些游说公司,并不单纯为某个特定利益集团或企业服务,而是有关企业在需要的时候才来雇佣他们。不同的公司,往往侧重于不同的政治领域。另一种游说者则直接受雇于特定的公司或团体,只为雇主固定的利益而游说。就游说公司服务对象而言,一类是面向国内为各利益团体服务的,另一类则是面向外国政府为其利益集团服务。就游说手段来讲,不外乎,直接游说和间接游说。直接游说的方式大抵:1.建立私交,2.提供专业意见,3.公开作证,4.政治捐款(政治捐款可谓利益集团同游说对象直接接触的*方式)。捐款有两种:第一,议员、官员应邀出席利益集团的活动、发表演讲,因此得到一笔“酬劳”。第二,竞选捐款。2002年,美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个人、公司等竞选捐款上限规定,以防“软钱”左右选举。但大量利益集团组建的“政治行动委员会”未受大的影响。这些号称独立的机构,只要不直接参与候选人的竞选活动,便可毫无限制地为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摇旗呐喊。上述手段主要针对国会议员,但稍加灵活改变,也适用政府官员和法院法官(游说司法机构是被禁止的)。间接游说的方式:1.动员民间力量利益集团的成员或支持者成千上万,单个说客达不到的目的,动员民间力量有时可以实现。以美国枪支协会为例。反对立法禁枪的说客们在国会遭遇巨大阻力,美国枪支协会便动员数百万成员,不断给代表自己的议员写信、打电话,强烈表达反禁枪立场。2.影响大众舆论。3.建立联盟(具有类似诉求的利益集团相互合作,达到双赢)。

游说过程基本是这样的:在确定了某个政治目标之后,游说者要研究与这一目标有关的各位政治人物,特别是国会议员。比如要推动一项立法,那么就要先弄清楚,在参众两院中谁是坚定支持此项立法的,坚决反对的又是谁。这样,就能确定什么人是争取的目标,有多大可能能够争取到多数,需要做多大的努力。最后,游说者手里就掌握了一份需要游说的议员名单。有了这份名单之后,接下去就要逐个登门拜访名单上的议员。美国的议会政治是一种开放性的政治。按照法律,凡是由纳税人出钱支持的机构都不能完全将纳税人拒之门外。所以美国的国会议员办公室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去参观的。游说者可以大大方方地来到任何一位国会议员办公室要求见议员本人。游说者如果能够在游说的前后再组织该选区的选民给议员写信支持游说者的观点,那么游说就会更加有效得多。毕竟,议员们最关心的还是本选区的选票。

游说的一般定义是,试图影响政府、立法者或监管机构成员行动、政策或决定的行为。从事游说的可以是个人、机构或者有组织的团体等。游说者可以将游说作为职业,也可以不是,职业说客代表雇用他们的个人或公司。个人或非营利组织也可将游说作为志愿者活动,或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比如一名首席执行官会见一名对其公司项目很重要的代表,或者一名社会活动分子无偿会见一名立法者。一些外国政府和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也常以重金雇用美国前国会议员、前政府官员以及知名的律师、经济学家、公共关系专家进行游说。

在美国,游说是很大的一个行业。甚至有人把“游说业”说成是美国继媒体之后的第五大产业。根据2014年的一个统计,美国首都华盛顿聚集了全美的精英游说大军,专业注册者超过1.2万,平均每位国会议员身后被20多名各类游说者包围着。有数据显示,美国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可能多达10万。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援引华盛顿智库响应政治中心的数据称,2016年前三个季度,美国企业总共花费了23亿美元用于游说工作。与大额花费相对应的则是高回报。2011年一项针对美国50家公司的调查显示,对游说的投资“性价比极高”。2009年的一项调查更是显示,一些公司的游说投资为他们带回高达22000%的收益。有统计称,2013年,游说业的获利额超过32亿美元。

游说活动是美国政治机器运转的润滑剂和利益博弈的催化剂,这其中并非没有为公平与正义奋争之举,但因金钱占有越来越大的支配作用,利用贪欲谋取私利已呈积重难返之势。通常国会是政治游说的主要目标。美国以法治国,国会每天都在立法,这些法律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联邦的立法权掌握在一百多位参议员和数百名众议员手里。一条法律立下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以及有关的行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游说活动的弊端,美国也多次通过立法进行规范。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首部综合性游说活动管理法规。1995年通过的《联邦游说管理法》规定,个人若使用20%以上的带薪时间从事影响政策的活动,便须登记为“说客”,说客可以招待议员餐饮,一次花费须在50美元以下;原议员及其助手、所有的公务员在离职后的1年内不得游说国会等。2009年,“超级说客”杰克•阿布拉莫夫因贿赂俄亥俄州共和党众议员鲍勃•奈依而被判入狱6年。并由他的案件牵扯出一些国会议员和议员的助手涉嫌接受贿赂的丑闻。国会前众议员坎宁安就因受贿罪被判处8年零4个月监禁。由于涉案金额巨大,行贿对象多是美国政坛特别是国会内的实权人物,以至于“说客门”丑闻对美国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在美国媒体看来。虽然阿布拉莫夫案只是美国政治腐败丑闻的冰山一角,但它撕开了整个国会山的政治内幕。国会随后通过《诚实领导及公开政府法案》,进一步规范、限制游说。不过,所有这些措施都无法根本消除弊端。阿布拉莫夫出狱后成了名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相关法律越来越严格,但游说中的贿赂依旧泛滥。因为只有少数几个议员会拒绝任何形式的贿赂。而最有效的贿赂形式,莫过于许诺议员一个未来收入丰厚的职位。可以说一直以来,与游说者有关的丑闻在美国层出不穷,多数都是游说者给议员或官员提供旅行机票、旅行费用、球赛票,等等。

沟通模式,违法则完蛋


今天关于《美国的游说公司是干嘛的跟贿赂有差别吗》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美国的游说公司是干嘛的跟贿赂有差别吗是真的吗的详细内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 冯扬 评论文章:
    在黑平台被黑我们要第一时间进行维权,包括报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也是非常靠...
  • 杜滨锋 评论文章:
    遇到黑网被黑账户流水不足不给出款要怎么解决,网上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是多的,如...
  • 韩博 评论文章:
    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的基本条件网上被黑的平台必须是能登入的,如果是平台跑腿了...
  • 郭嘉庆 评论文章:
    不能出金有什么办法,对于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肯定是发下被黑了,那么被黑有几种情...
  • 郭沛余 评论文章:
    在网堵遇上这些理由,就是你被黑了,第一时间不要去找网站理论,网站既然想嘿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