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

2022-09-02 5:15:50 股票 tuiaxc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以及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





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正式攻打西夏,到了公元1227年,西夏最终灭亡。在蒙古大军手里,西夏只坚持了18年。

公元1210年,成吉思汗与金国彻底断交,同年开始伐金,要知道金国有百万大军,而蒙古大军当时只有15万左右。公元1234年金国被灭。金国在蒙古大军手里,只坚持了24年。

公元1253年,忽必烈被蒙哥汗派遣南下进攻大理。仅仅过了1年,在公元1254年1月,大理国就被灭了。

南宋与蒙古(元朝)的战争,按时间线,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公元1224年,金哀宗继位,宋金停战,至公元1233年,蒙古与南宋达成联兵灭金协议为止。

这一阶段初期,南宋方面其实意识到了金国若是不存,自己也有危险的道理。所以面对金哀宗求和、联盟的请求,南宋上下虽然有不同的意见,但大体上还是希望联金抗蒙。

但是一方面,宋金是世仇,金国当年对赵宋皇室的残酷和羞辱,已经深入到了南宋每一个人的心里。这就使得联金抗蒙,看似很容易,其实很难操作。

比如,宋金联盟,双方各出多少兵 各承担多少义务 这个要是理不清,大家要是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双方很难团结一致对敌。而这种细账,一向就很难算得清。

另一方面,蒙古为了分化宋金联盟,也是一直不遗余力的逼迫南宋站队。

比如1231年,蒙古军攻破凤翔后,派人到南宋要求借道,迂回攻金。对此,南宋当然是拒绝的。但无奈,宋军打不过蒙古军。蒙古军在拖雷的率领下,强攻南宋的陕南。

不是拒绝借道吗 那蒙古人就逼南宋借。

最后,宋军不敌。放开了大路。“礼送”蒙古军北渡汉水,进兵河南,威逼金国侧后。

公元1233年,金国主力全军覆没。当时南宋看到金国已是完犊子的节奏,不可能再有奇迹发生了。再加上对自己与蒙古军之间的实力差距是明摆着的。于是,南宋上下便果断放弃了联金抗蒙想法。拒绝救援金哀宗,转而联蒙灭金。

转到来年,金国灭亡。南宋收复了九个州。

第二阶段从公元1235年至1244年前后。

灭金之后,蒙古军北撤,造成河南空虚。

当时的南宋朝廷,还有那么一点进取心。主战派在宋理宗的支持下,制定了一个“收复三京、北依黄河、西守潼关、抚定中原”的防御战略,决定在河南与蒙古做长期对峙。

按照这个战略,南宋要花费一年时间,组织十五万精兵北伐。可当时血气方刚的宋理宗等不及。最后,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他就火急火燎的只派了六万淮西军先上了战场。

这六万人一去,就是踏上了鬼门关。

公元1235年,宋军先锋收复开封(当时的河南是无主荒地)。但正当宋军准备进一步收复洛阳时,蒙古军展开了反击。宋军在野战中,几乎被蒙古军打得全军覆没。

这次惨败,导致宋军的计划全乱套了。

因为按照南宋的既定战略,收复开封、洛阳之后,还要收复潼关。

潼关才是重中之重。毕竟,洛阳、开封都无险可守,没有潼关天险作为依托(南宋计划西靠潼关,北靠黄河设防),防御蒙古军进攻。河南根本守不住。现在宋军没能收复潼关,就连洛阳都没能收复,所以六万宋军自然是大乱。

而且,当时的开封城,早已残败不堪,不复当年的繁华。宋军进城后,没有粮草,没有任何后勤物资,连城都无法守。困守城中只能是等死。

因而,公元1235年的“端平入洛”,最终以宋军大溃败,退回淮南而宣告结束。

事后,蒙古大汗窝阔台怒斥南宋背约。并以此为借口,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四川、荆襄和淮南地区。掀开了蒙古军第一次全面入侵南宋战争。

插一句,宋军“端平入洛”期间,表现的其实很顽强,并非不堪一击的鱼腩部队。宋军之所以会惨败,并非是士兵不能战,主要责任在于宋理宗好大喜功,视战争如儿戏。他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仓促出兵,宋军缺乏基本的后勤保障。战败也是难以避免。

公元1235年底,蒙古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向南宋发动猛烈进攻。

宋军在抵抗三年后,三线全败。

其中西线的蒙古军突入四川,在阳平关击败宋军曹友闻所部,乘胜进攻川北各要隘,将整个四川盆地全部扫荡了一遍,就连成都也未能幸免。被蒙古人两次屠城。

中路的蒙古军攻破襄阳、随州、荆门、枣阳等地,将南宋的荆湖防线完全打穿。荆襄的江北地区全部沦陷,蒙军与宋军隔江对峙。

东路的蒙古军沿长江行进,将南宋的江北地区洗劫一空。打到了南京北岸。

此时的宋理宗,被各条战线的惨败急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但是,天不灭宋。就在这个危急关头,一个名将挺身而出。

这个人叫孟珙。

公元1236年,孟珙首先在荆州挫败了蒙古军渡江南下的企图。

转到来年,孟珙又在黄冈大败蒙古军。令不可一世的蒙古军“死伤十之七八”。

公元1238年,孟珙展开反攻。

宋军渡过长江,将江北的襄阳、随州、荆门等地全部收复。

又转到来年,西线蒙古军见东线友军被孟珙打得节节败退,随即向东增援,杀至了今天的重庆奉节,大有由川渝入荆襄之势。

孟珙见状,立即率军赶至奉节,并在三峡地区大破蒙军,使得西线蒙古军不能东下,从而巩固了荆襄地区。

公元1240年,中路蒙古军不甘失败,在河南地区屯田,并建造战船,准备卷土重来。

孟珙得知消息后,一改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向蒙古军发动偷袭。将蒙古军的屯田和建造战船材的料全部烧毁。同时,他还遣一路人马将蒙军的物资仓库烧的一干二净,使得蒙军数年之内都无力再从中路南下。

公元1241年,转机之年。

这一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蒙古内部因为汗位之争,无暇继续攻打南宋。南宋因而得到了非常宝贵的调整时间。

乘着这个天赐良机,南宋着手反攻。

其中,西线宋军的任务是收复川渝地区。当时担负这项任务的总负责人也是孟珙。

另外,朝廷还给他添派了一员副手。而这个人就是后来建立山城防御体系的余玠。

余玠比孟珙小四岁,一直在东线驻守。当孟珙在荆襄收复失地时,他也在江淮抗击蒙古军的进攻。

公元1242年,宋理宗见余玠战绩颇著,便将他调往四川,入蜀主政,扭转四川颓势,巩固荆湖的上游防线。

当年,余玠到任。他一上任,马上就根据四川的地理环境,搞出了一套非常适合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靠着这套体系,南宋的西路战场一直坚持到了南宋灭亡,都没被攻破。

插一句,所谓山城防御体系,就是宋军在四川盆地内,沿江河或交通要道,选择险峻的山隘口筑城结寨。宋军可以依靠江河运输物资,使得各山寨互为声援,构成一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后来打死蒙哥汗的钓鱼城,就是这套山城防御体系中,最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总体来看。蒙宋战争的第二阶段,虽然宋军起初表现糟糕。但中期发力,迅速调整,后期又逐步扭转了战局。并且还建立了一套能够应对蒙古军的攻防体系。

▲四川山城(部分)分布图

蒙宋战争第三阶段大致是公元1245年至宋理宗去世(1264年)前后。

这一阶段前期,蒙古内部因为争夺汗位,先是窝阔台的儿子争。后来术赤的儿子与窝阔台的儿子贵由闹矛盾,差点打内战。再后来拖雷的儿子蒙哥和贵由的儿子争汗位。蒙古人自己斗得不亦乐乎。

再加上蒙古内部为了缓矛盾,把大部分主力都西调,西征俄罗斯、西亚,无力再对南宋发动全面攻势。一直到蒙哥独揽大权后,才再次开启对南宋的全面战争。因此,南宋又幸运的得到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但很可惜的是,宋朝这次没抓住这一机遇休养生息,而是陷入了不必要的内斗中。

公元1246年,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省的范用吉背叛蒙古,秘密向孟珙请求投降。孟珙听说后,上书朝廷,请求宋理宗予以批准。因为范用吉是蒙古军河南行省的军政长官,他一旦归顺了,南宋可以尽得河南。这必然会在军事上对南宋的抗蒙大局有推动作用。

但是宋理宗害怕范用吉的归顺会增长孟珙的势力,起了猜忌之心。于是,他便果断拒绝了孟珙的请求。孟珙听说后,心里哇凉哇凉的。为了避嫌,他只得主动请求致仕,宋理宗这次马上给予批准,剥夺了孟珙兵权。

孟珙本就患病,这次受贬又备受打击,所以回乡后,他便一病不起。当年就病逝了。

七年后,守蜀有功的余阶也遭怀疑。宰相谢方叔以各种理由打击他,导致宋理宗也将他召还于朝。最后,余玠暴病而死。(也有传闻称余阶是服毒自尽)

关于孟珙被贬,郁郁而终,余阶暴卒,历史上有争议。不少人认为他们是咎由自取,贬的不冤。关于争议,这里不讨论,免得跑题了。但是,从他们的被贬也能说明,在极度不信任武将的宋朝,有能力的武将,确实很难生存。前后岳飞、韩世忠,后有孟珙。都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牺牲品。

而且,蒙古与南宋打得是东至淮海,西至四川的全面战争。像这种大面域的战争,仅靠偏安东南的朝廷,怎么能应付的了 朝廷不给予地方将领实权,让将领们在驻地自主经营,怎么可能抵御得了蒙古军的入侵。

所以,说句不客气的话。当孟拱、余阶等顶梁柱死后,南宋就应该灭亡了。因为当时很多将领都受到了猜忌和迫害,投奔蒙古。而这些人普遍都熟悉南方,精通水军战术。蒙古军有了他们的加入,不管是水战还是本身就擅长的运动战,都能碾压宋军。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公元1259年的钓鱼城之战,宋军意外打死了蒙哥汗,南宋根本撑不到1279年。可能1262年前后就灭亡了。

关于蒙哥侵宋,不细说。总之,当时南宋被打得很惨。

南线蒙古军在兀良合台率领下,从大理侧击南宋的后方,一度打到湘潭。

中线蒙古军在忽必烈率领下,仅靠渔船就攻破了宋军的江防,打到长江南岸。一度打到江西南昌。

忽必烈和兀良合台相距最近时,距离也就几百里,差点就打穿了南宋的中部。

也就是蒙哥亲率的西线蒙古军被钓鱼城的宋军挡下,再加上蒙哥犯倔,非要拿下钓鱼城再与忽必烈会师。然后,他被宋军打死。南宋才侥幸又延续了20年国祚。

蒙哥死后,由于他没指定继承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蠢蠢欲动,于是蒙古分裂。贵族们纷纷站队,蒙古内战再次爆发。

这一战打了整整五年。

公元1264年,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又统一了蒙古本部,但是由于他得罪了大部分蒙古旧贵族,与除了伊尔汗国外的四大汗国全部闹翻脸。

所以从1264年开始,蒙古军的主力从单纯的蒙古人,变成了由蒙古人、汉人、女真、契丹人以及回回人组成的多民族军团。而争取这些人的支持,忽必烈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蒙宋战争的最后阶段,忽必烈整整滞后了八年才又重新发动。

忽必烈统一蒙古本部的同一年,宋理宗也病死了。其侄宋度宗继位(理宗没儿子)。由于宋度宗是个先天发育不足的弱智皇帝,本来不受宋理宗待见。是因为权臣贾似道极力推荐,他才得以承继大统。所以继位后,他就对贾似道投桃报李,贾似道便开始总揽南宋的朝政。

应该说,蒙古和南宋当时都有内部变动。情况都不稳。不过蒙古的情况比南宋略好。因为南宋已经是一个步入统治末期的没落王朝了,贾似道为了消除军阀影响力,把权力集中到中央朝廷,搞了一系列改革。可这些改革,门都不合时宜,最终反倒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而蒙古,当时也进行了改革。但因为蒙古是一个新兴的,有生命力的政权。所以忽必烈的改革(本质是封建化,拉拢实权派),在蒙古统治的区域内,起到了推动作用。大量汉人、契丹人、女真人与忽必烈站在一条战线上,利益一致,共同对付南宋。

公元1267年,忽必烈完成整合。随后,第三次蒙宋全面战争爆发。这一战,蒙古军在一干南宋叛将和北方汉人率领下,对襄阳发动了长达六年的围攻。

在这六年内,南宋军队在贾似道指挥下,数次救援襄阳,但都无功而返。

期间,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建立了元朝,大封群臣。蒙古统治者与北方各民族的利益关系又进一步得到加强。

公元1273年,襄阳城破。

在攻打襄阳的同时时,忽必烈还派了一路元军从西线包抄四川的宋军,将除了重庆之外的四川,全部攻陷。而早在二十年前,蒙古就灭了大理。所以此时,南宋三面被围。

▲全国最宽的护城河就在襄阳

襄阳城破的次年,宋度宗病死。贾似道的靠山没了。

南宋群臣见贾似道对外,不能御敌,对内一向专横跋扈。因而一时间,大家纷纷怒斥贾似道祸国殃民,逼他出征,抵抗元军。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也不意味着南宋就铁定灭亡。因为只要南宋水军能击败元军,仍然可以续命。这种情况,历史上有过先例,比如南北朝后期,大半个江南都沦陷了,北齐军甚至一度站在了长江南岸。但陈霸先率水军在长江多次打败北齐军和西魏军,硬是打出“结界”效果,将东南的完全沦陷又往后延迟了30年之久。

然而,很可惜,贾似道不是陈霸先。

公元1275年2月,南宋13万水军,2500艘战舰在贾似道的指挥下,在安徽铜陵被元军打得全军覆没。

同一年7月,元军在江苏镇江再次大败南宋水军,摧毁宋军战舰700余艘。南宋仅存的一支水军,就此覆灭。

随着水军的彻底覆灭,至此,南宋的灭亡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1276年,元军在一面攻打扬州,一面又攻打南京的情况下,对临安发动围攻。

南宋此时已经没有生力军了。所以临安之战毫无悬念——谢太后携宋恭帝及一干大臣出降,南宋灭亡。

后来,张世杰、文天祥等人出走,到东南沿海组织力量反攻,坚决不降。但这些反攻都没有掀起水花。南宋已经是大势已去。

公元1279年,崖山之战,宋军再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南宋彻底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崖山海战后,坚守在重庆的宋军又奋战了几个月,直到1280年,弹尽粮绝后,才出城投降。重庆地区的宋军也是坚持到最后的南宋部队。

运气是这个宇宙的通行证。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也不能拒绝运气。甚至,这个运气要比蒙古人的自身努力更重要。从客观层面来说,蒙古人的第一个运气,是中华无帝国;第二个运气,是帝国已真空;第三个运气,是战争皆全胜。

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

这说的是成吉思汗。“灭国四十”与“遂平西夏”是放在一起说的。从这个表述上,你就能知道西夏在成吉思汗的灭国战争中的分量了。从统一蒙古开始,蒙古人就要灭掉西夏,却始终灭不掉。到第五次征西夏,成吉思汗誓死一战,直至把自己熬得灯枯油尽,才把西夏灭掉。

而在灭国四十中,也就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堪与蒙古一战。蒙古人第一次西征,主要对象就是花剌子模。如果非要再加上一个,那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西辽。而西域和中亚的其他诸侯,你只能将其定义为城邦或部落,根本算不上国家。高加索山以北的一众罗斯公国们,还处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只要*输送到位,蒙古人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至于蒙古灭金,那就更费劲了,从1211年一直打到1234年。这期间,蒙古人也不是一直彪悍,女真人更不是一直狼狈。后期,蒙金战争已经实现了某种平衡。所谓平衡,就是蒙古人已经无法复制野狐岭之战的模式;把女真大金压着打,再无可能。问题主要出在了大金朝堂。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朝堂无能,玩死天下。如果女真能扛住取道灭宋的拖雷,那么蒙古和大金将会进入到一种消耗模式。只要进入到这种模式,草原胜出几无可能。类比西汉VS匈奴、隋唐VS突厥就行了,中原帝国肯定能耗死草原帝国。即便女真算不上秦汉隋唐,但起码也能跟北魏类比吧。北魏怎么吊打的柔然的,女真也可以怎么吊打蒙古。

所以,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突然崛起于蒙古高原,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无帝国。

但凡中华有个秦汉隋唐类的帝国,成吉思汗就是再“深沉有大略”、再“用兵如神”,也没戏。能与成吉思汗比肩的草原雄主,不再少数。比如匈奴的冒顿单于,拳打东胡、脚踏大月氏;比如突厥可汗阿史那土门,带着一伙西域锻奴,硬是把草原帝国柔然给掀了桌子。这些人的初始条件并不成吉思汗更好,而面对的敌人都比成吉思汗强大。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帝国已真空。公元2世纪以来,欧亚大陆就是一个帝国的时代。自东向西,依次是东汉帝国、贵霜帝国、波斯帝国以及罗马帝国。帝国虽然不断崩溃,但继承者却不断出现。继承汉帝国的是隋唐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是阿拉伯帝国。但是,在隋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后,整个欧亚大陆却出现了帝国真空。倘若面对的不是花剌子模而是阿拉伯帝国,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还能如此彪悍无前吗 缺乏西域城邦经济的补充,靠天吃饭的蒙古草原,怎么获得持续战争的韧性 这时候,别说灭金,就是灭西夏,都是难上加难。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蒙古人战争皆全胜。汉匈战争的转折点,是卫青河南之战。河南之战仅战俘虏3071人。但是,失去河套平原之后,匈奴的左臂基本就被砍了下来,东方势力只能龟缩。接着,卫青出击右贤王庭和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开启了汉军的屠杀模式。

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长途奔袭、扫荡草原。鲜卑骑兵,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渡燕然山,在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的纵深面疯狂扫荡。此战彻底打垮草原霸主柔然,以后北魏对柔然基本全是完胜战绩。

大隋八道反击突厥、大唐五道出击突厥,基本上都是一战定草原。这说明什么 说明草原虽然好战却并不善战,战争的韧性极差,根本扛不住一次大的失败。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如果你连一次大败也扛不住,那就真能靠运气。

而成吉思汗崛起后的蒙古人呢 简直就没啥天理可讲,从无败绩。关键是战争皆全胜,三次西征但凡遭遇一次失败,损失超过四分之一,那蒙古的远征军也就别回来了。但是,一次都没有出现。而对金、对西夏的作战,虽然屡屡顿兵坚城,但野战却长期*。

所以,蒙古人真得很厉害,打遍了整个欧亚大陆,但并非全是因为成吉思汗以来三代皆战神,也非全是因为千户制凝聚了草原部落。关键是运气,运气实在太好,这就是一个蒙古人的时代。而蒙古人攻灭南宋,则是一种大势加运气的模式。

大势,是南方政权鲜有北伐中原的可能。不是南方中国不能打,而是北方中国山河纵横,导致出兵的成本高得可怕。南宋高宗时期,岳飞从湖北打到河南。但之后呢 你还得打关中之战、山东之战、河北之战以及山西之战,甚至还要推进到长城一线。即便战无不败,但打仗是要花钱的。连续大战,就能把南宋打到经济破产。

运气,就是南宋政权太怂。再怂的南朝政权也是定都建康,也就是南京。传统王朝的首都,就相当于一个前敌司令部。定都在哪里,就表明自己的雄心指向哪里。定都南京的目的,就是要过江、要楼船中原。但是,你定都在浙江大山里的杭州,是个什么意思 加上后期,跟女真遭遇了一样的问题,就是朝堂无能、玩死天下。忽必烈的一支远征军,硬是迂回了大半个中国,攻灭大理国。这简直没啥天理可讲。大理国没有摁死这伙人,更吊诡的是宋朝的南线部队,基本就被这伙人给屠杀了。

大势和运气的原因讲完,再探讨南宋为何能够独自抗衡蒙古数十年。蒙宋战争,从1235年一直打到1279年。结束的标志事件是1279年崖山之战。但实际上,在1273年襄阳陷落后,战争就已经画上了句号。因为襄阳之战后,南宋的长江防御体系彻底崩溃,已经无力回天。

但是,战争持续的时间已经足够长。比蒙古灭西夏、蒙古灭金,甚至三次西征的时间都要长。

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蒙古没有发动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是不是可以加速南宋的灭亡 可能性不大。成吉思汗以后的长子西征和旭烈兀西征,基本上就是一种扫荡模式。蒙古人面对的对手多是城邦政权和没落帝国,遭遇的军队也不是真正的规模级军团。所以,西征就是十几万蒙古人跑到西边一个一个地拔钉子。

拔钉子虽然费劲,但拔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腹背受敌。西征战争,跟灭国南宋的战争,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南宋的作战,才真正考验蒙古人的战争智慧,必须在数千里的战线上,统筹考虑进攻哪里、何时进攻以及怎么进攻。就是再增加十几万蒙古的西征军,全都压到南宋,也没用。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些骑兵的用武之地。

从南宋来说,能够扛住蒙古人数十年,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个是地利因素。

从秦岭到淮河,是一条数千里的漫长战线。但这条战线上,却只有三个南下通道,自东向西一次是江淮通道、南襄隘道和四川通道。蒙古人无论集中多少兵力,搞大水漫灌式的进攻,但最后一定要落到这三个通道上。

淮河通道,河流纵横、沼泽边地,蒙古骑兵的机动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而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几座坚城,就是绞肉机。所以,蒙古人在后期,基本上就放弃了这条通道。看着是骑兵纵横的平原,但骑兵来了就陷入死地。就是这么个地方,你冲过来还有什么意义。

四川通道,具体是从关中到汉中再到四川,中间要翻越秦岭和大巴山。蒙古人的确可以进入四川、扫荡四川。但是,然后呢 然后就是自己被锁在四川、出不来。占领四川,但无法从四川顺江而下,就是在浪费*。而蒙哥大汗,就死在钓鱼城下。你进来可以,但想出去,根本没那么容易。如果南宋能够彪悍一点儿,蒙古人能不能全身退出四川,都难说。

南襄隘道,主要是南阳到襄阳的一条盆地通道。蒙古人最后就是在这里突破了南宋的长江防线。但是,这条通道也不好打。南宋的在襄樊的防御体系非常完整,而长江就是一条运兵运粮的高速公路。关键是蒙古人一直就不理解襄阳到底有多重要。后期,是因为南宋降将刘整提出的建议:欲灭南宋、必取襄阳。

一个是政权因素。

南宋是一个标准的王朝政权。而这套政权体系不仅可以支撑一个王朝,而且可以支撑一个帝国。为什么说中国在政治上是早熟的 西方直到近代,才完成从封建到集权的转变。而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到实践的过程。工具理性使得西方人建立了官僚制。官僚制是一种机器化大生产的高效行政模式。而中国呢 两千年前的秦战国,就在战国竞争的博弈环境中,发明了集权官僚制。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一直批评大明没有实现数目字管理。但是,你这是用今天的统计标准来衡量古代中国的传统王朝。中国王朝没有实现数目字管理,那么西方的封建诸侯国呢 别说数目字管理,国王甚至都不识字,连基本的文书行政都做不到。而大明的行政效率,在历代王朝中只能是排名靠后的。

集权和官僚制的*特点,就是效率足够高。很多帝国,没了就没了。但是,中华帝国却一波接着一波。原因并非全因为广袤平原的物产丰富。比之印度的平原面积,中国并不算多。原因就是中央集权下的官僚制。

旭烈兀西征,第一个要拔掉的钉子就是刺客之国木剌夷。在蒙古人到来之前,木剌夷已经派出使者游说西亚诸国,号召大家一起对抗蒙古。但是,包括哈里发在内的西亚各方势力,根本就没人理会木剌夷的要约。

而同时期,蒙古进攻南宋呢 四川方向、蒙哥彪悍扫荡;云南方向、兀良合台突将勇猛无前。各条战线上,蒙古人都是势如破竹。但是,南宋守将却按部就班,大家该怎么打就怎么打。钓鱼城下、打死蒙哥大汗,马湖江之战、击退兀良合台。蒙古人可以在战术上一直取胜,但一直无法实现战略碾压。而其原因就是行政模式及其产生的行政效率,能够把南宋的战斗*和战斗韧性全都释放出来。

一个是文化因素。

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因素。在北宋时期,宋朝人已经形成了某种国族意识。宋朝人对自己的理解,不再是一种古之帝国的定位,而是一种原初的民族主义。宋朝人的自我群体意识特别强。《肇造区夏》的作者,美国汉学家谭凯(Nicolas Tackett),认为:按照人类学的观念,宋朝人用“汉”这个词来指称自己,就是在强调自己是汉朝人的后代。而这就表明宋朝人已经默认自己为一个特定的族群,以宋朝皇帝为核心、拥有共同的祖先、拥有发达的文化。

宋朝为什么没有成为帝国而打遍整个地理视界 先天不足和实力不济,是一个原因。而这种国族意识的形成,也是非常大的的原因。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宋朝士大夫们,就不希望赵家官人成为秦皇汉武的雄主。秦皇汉武,成就的只是自己的千古流芳,却葬送了一代人美好生活。因为宋朝人已经意识到了他与我的区分,我们自己过好自己就行了,没必要想着去统治契丹人。

你可以说这种意识毫无雄心,但这种意识却非常具有凝聚力。说杜甫是爱国诗人,这就有点儿违和,因为大唐是帝国。但是,说陆游是爱国诗人,这就非常切合。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完全可以用在抗日战争的中国。因为都是同样的意境。

大明亡国,崇祯陈尸东华门外,而大明朝臣是个什么反应

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崖山之战后,南宋宰相陆秀夫背着九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北宋军民“尸浮海上者十馀万人”。

十余万人齐跳海、“余皆睥睨过之”,这就是大明和大宋在凝聚力方面的差异。当然,南宋也有投降的将军和士兵。忽必烈取襄阳、灭南宋,就是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南宋军民保家卫国的战斗意志。蒙古人西征欧亚,就是在拔钉子,一次次的屠城就能震慑万邦。而蒙古人灭南宋,才是真正的灭国战争,一次次的屠城只能遭遇更顽强的反抗。

那么,南宋为什么还是亡国了

有人说蒙古与南宋就是一个比烂的过程,两伙人都不怎么样。蒙古人这边一堆烂账,而南宋这边更是一堆烂账。蒙古人凡是死个大汗,就要上演一次举国战争。而南宋的烂账,恰恰是政权出了问题。后期的财政改革、官僚腐败和权力斗争,导致政权这个支撑出了问题。刘整降元,就是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而襄阳一旦被攻破,蒙古大军顺着南襄隘道也就灌进了进来。

在中国历史上,南宋这个南朝政权有一定的优势。

比如一以贯之的地利因素和政权因素,比如士大夫集团塑造的凝聚力。但,南宋并不是最强的,比之刘裕建立的南朝宋,缺了进取雄心、缺了武功雄主、缺了能战精兵,也缺了丰功伟绩。

南宋却能独自抗衡蒙古数十年,更主要的原因是蒙古人并不是*的强。

他们的崛起,运气的概率更大。蒙古的大元,无法比肩隋唐帝国。大隋统一战争,四千里长江战线、51万隋军出击,两个月便正式结束了南北分治。 甚至,比之统一三国的西晋帝国,蒙古人的能力指数也要降一个档次。西晋三十年屯田,屯田之时灭蜀;七年造船,然后20万大军突破长江战线。灭吴,西晋只用了3个月。而蒙古的大元,即便1273年突破襄樊,彻底灭宋还是用了数年时间。

因此,成吉思汗及其后世子孙,之所以打遍了整个欧亚大陆,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运气太好。中华但有帝国,蒙古人崛起,几无可能;中亚但有强国,蒙古人甚至连西域都推进不到。所以,蒙古人一旦退出中原、陷入沉沦,就真心难以再有崛起的可能。后来,东北的满清崛起了,而蒙古诸部却仍旧内战不断。

自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来,宋便抑武而崇文,宋朝武将的日子尤其难过。

北宋、南宋计三百多年的国祚,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少有扬眉吐气的日子。

靖康之难,堪称一个王朝的最惨事。

《开封府状》载:“选纳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准金一千锭,……”据统计,用来抵押折价的各类女子,数量达到一万余人,其惨状令人不忍直视,所谓“南朝多少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原历史上,将敌对王朝宗室杀个干净的不少,如项羽对待秦朝宗室。

但如此野蛮对待被征服国家的,倒是少数。

逃过一劫的赵构成了宋高宗,建立了南宋。金人所立伪楚皇帝张邦昌被废,由是得到再次南侵的借口,于是宋高宗一路南退,过淮河、渡长江,开始筹备北伐事宜。一时间,涌现出由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一批卓有才干的将领。

尤其以岳飞事迹,最是激励人心,“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打得金兀术想要逃的架势,可惜赵构自斩一臂。

岳飞风波亭一事,堪称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正是这个悲剧,凸显出这个民族既有堪称脊梁的人物,更多的还是不计后果窝时斗的废物。

公元1259年,蒙古大军号称数十万人马,围攻钓鱼城,始终不克,双方攻守时间长达三十六年,蒙古大军在城下抛下尸体四万有余,便蒙哥也丧生在城下。

1279年的崖山海战,南宋大败。丞相陆秀夫不愿当俘虏受辱,含着泪背着年仅8岁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余万南宋军民随之投海殉国。《宋史》载:“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南宋灭亡后,在忽必烈 应不伤害百姓的情况下,钓鱼城守将王立弃城而降。钓鱼城守将领三十余人皆拔剑自刎。

正是宋人的宁死不屈与刚强使之能与蒙古对抗50年,我们当铭记陆秀夫那个苍老而坚挺的背影,他的背上承载的非一家一姓之兴衰,乃民族之气节也!

事实上,成吉思汗刚刚建立的蒙古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很多时候不是敌强我弱,而是我弱了,敌人才能强大起来,强弱是相对的,是一种力量的对比。

南宋的军事力量,从岳飞抗金开始,越来越弱,再一个就是宋朝是960年建立的,到与蒙古对峙,已经发展了200多年了,它是一个日薄西山的王朝,而蒙古是1206年建立的王朝,比宋朝年轻240多岁呢!

可见,蒙古帝国是越来越强的一个帝国,但它是很年轻的一个王朝,需要时间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50年时间,蒙古帝国终于强大到天下*。

恰恰相反,南宋是一个越来越弱的帝国,但是它是很稳定,经济比较发达的王朝,可以“吃老底”,不是一两年就会吃完,也需要一个过程,50年时间,南宋王朝终于变得弱不禁风,不能打赢蒙古军队了。

这就是南宋能够独抗蒙古50年的真正原因,就是四个字“此消彼长”,力量变化需要时间,不是说南宋的军队总是有多么顽强,总是有多么大的抵抗耐心和力量,可能仅仅是因为蒙古的崛起需要时间。

历史上的所有强国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强大起来的,也不是一两年就强大起来的,都有一个几十年的积累。

比如周朝经历了周文王几十年的经营,才强大起来,清朝的崛起也是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从1589年到1644年,也是50多年的力量积累。

由此可知,南宋能够独抗蒙古50年的真正原因,就是四个字:“此消彼长”,蒙古的强大需要几十年时间的积累力量,南宋的灭亡也需要几十年的慢慢腐朽。

总之,就是一个力量的变化,蒙古力量越来越强,50年时间,它军事力量从几万人发展到几十万人,南宋的军队却越来越弱,由百万大军,慢慢变成了几十万人,这样就造成了蒙古最后胜利的局面。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有趣的历史故事!

作者|龚柳辉


今天关于《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南宋为何能独抗蒙古50年的详细内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 冯扬 评论文章:
    在黑平台被黑我们要第一时间进行维权,包括报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也是非常靠...
  • 杜滨锋 评论文章:
    遇到黑网被黑账户流水不足不给出款要怎么解决,网上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是多的,如...
  • 韩博 评论文章:
    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的基本条件网上被黑的平台必须是能登入的,如果是平台跑腿了...
  • 郭嘉庆 评论文章:
    不能出金有什么办法,对于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肯定是发下被黑了,那么被黑有几种情...
  • 郭沛余 评论文章:
    在网堵遇上这些理由,就是你被黑了,第一时间不要去找网站理论,网站既然想嘿你的...